熱門部落格連結

我的博客來馬上到博客來購物 我的通路王加入通路王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

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點我購買※

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點我購買※
出問題的,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而是他的心理。
  世界如此險惡
  在等級制度的暴力、價值觀念的歧視以及心理競爭的殘酷遊戲中,作者發現,有一條“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心理食物鏈,無形地宰製著這個世界的男男女女。
  在這條心理食物鏈,心理弱小者把對自我的主宰權交給了那些可以控制他的社會遊戲規則,交給了那些奴役他的價值觀念,不僅難以避免自己被人在心理上吞食,甚至有可能因為自己內心的弱小,而輸掉整個人生。
  你要內心強大
  作者深入分析個人心理弱小的原因,破解社會的遊戲規則,揭穿那些操控我們心理的手段,讓有心改變自己的人,想強化內在的人,得到勇氣與武器。
  這本書不是搖旗吶喊的勵志書,不是具有神祕主義色彩的靈修書籍,不是帶有濃厚出世色彩的佛家哲理,不是不痛癢的「心靈雞湯」,而是以積極入世的思路,另闢蹊徑的解讀,讓讀者從思維方式到心理結構上「重裝系統」,由弱小一步步走向強大。
作者簡介
石勇
  本名石求陽,青年學者,為中國多家權威媒體撰稿。
  關注當代中國精神危機、社會心理變遷集結構轉型下人的命運。一隻眼睛盯著階級制度的暴力,另一隻眼睛盯著觀念歧視的暴力,用心理分析之刀,準確地插入中國社會。
  出版有《被遮蔽的真相》、《心理危機》等心理、社會、政治分析著作。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章 不要成為心的奴隸出問題的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而是他的心理
內心強大的人,具有無法被摧毀的心理優勢
內心強大的人,更容易看透別人的心思
第二章 到底是哪些東西讓人內心弱小不了解遊戲規則的人,在社會中只能迷路
每個人面前,都有需要跨越的河
第三章 打破社會價值排序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剝去對方的「包裝」,你在心靈上即獲得了解放
用頭腦去打交道,而不是你的心理
第四章 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會要別人拉你一把,你得先幫自己一個忙
透過他人眼睛所看見的自我,其實是種假象
一個人如果存在假的「自我」,等於把恐懼帶入了內心
幹掉自己人性的人,人性也會幹掉他
第五章 馴服不確定性,就不會被焦慮淹沒人最害怕的並不是發生什麼,而是不知道要發生什麼
只要「現在」能帶來安全感,我們就害怕「未來」
愈是變化的社會,愈能製造不確定性
重建心靈秩序,重建與世界的關係
第六章 體驗生活的價值,冷靜看待死亡一個人怕死到什麼程度,他就會非理性到什麼程度
一個人怕死,是因為他還沒體驗到生活的價值


中文繁體版序
武裝我們的心靈
  很榮幸《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中文繁體版的問世。
  在社會結構轉型上,臺灣以及香港等已先行大陸一步或幾步。但就「現代性」對人的思維和心靈的支配而言,所有華人都是共同的命運。
  至於打造一條社會價值排序的心理食物鏈,每天上演「富人吃中產,中產吃窮人」的遊戲,我相信,並不僅僅是中國大陸人民的獨特偏好,整個世界的人都好這一口。
  在多年以前,當我開始思考一種社會制度的存在,除了在道德上如何為自己辯護時,也發現了這一點:如果它的心理基礎不牢固,它就不會牢固。
  在臺灣,威權體制之所以被民主制度終結;在中國大陸,計畫經濟之所以被市場經濟衝垮,當然有很多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上的原因,但心理學的原因也無法忽視。
  一個獨裁或威權的制度並非「公眾選擇」的結果,因此它在心理上無法對人們構成說服,只能壓服,而壓迫的力量愈大,在壓抑中蘊藏、終至爆發的反彈力量也愈大。因此在心理上,威權體制的存在本身就會導致邏輯上的自我挫敗。民主制度則避免了這一邏輯的結果。
  計畫經濟也如此。它本質上對應於一個以先天獲得的身分來分配資源的社會,與人後天的能力、選擇沒有多少聯繫。因此,在計畫經濟下,當一個人失敗時,他可以在心理上合理地歸罪於制度。但在市場經濟下,因為他的失敗被認為與能力、選擇聯繫在一起,制度無須對此負責,他更多時候只能怪自己。
  不僅制度,整個現代社會的存在,都離不開它背後的心理基礎或對心理法則的利用。競爭就是如此。它天然地包含著心理的競爭:人們對於心理優勢的爭奪。
  幾乎可以說,在「現代性」邏輯的支配下,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大多數時候,都充斥著心理競爭的氛圍,從選舉、工作、消費,到爭論、排斥、賭博,我們無不被它攫住。
  正如一個破壞了別人的人,同時也敗壞了自己的精神一樣,對心理優勢的爭奪沒有什麼贏家。其後果就是惡化了所有人的心理結構,召喚出一大群心理弱小的人。他們布滿大街小巷,帶著痛苦、焦慮、抑鬱、狂躁,混亂無序地走來。
  一個心理弱小的人可以有無窮多的症狀,但最大的特徵,就是在失去和內心的聯繫時,在心理上也去失了控制和自我相關事物的能力。
  自哲學出現以來,「認識你自己」就是人類的一個永恆命題。蘇格拉底曾經給人類指出一條面對真實自我的道路,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把黑暗澄清,讓一個人和真實的自我相會。
  但我痛苦地發現,做到這一點的總是少數人。對於很多人來說,要他認識自己,直接面對自己,而不是逃避那個讓他害怕的自我,在心理上等於要他的命。
  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認識和找回我們自己?一個人如何變得頭腦敏銳、內心強大? 這正是我所關注的內容。
  這本書在中國大陸出版後,激起了無數飽受心理煎熬,卻苦於找不到方法武裝自己的頭腦和內心的讀者熱捧。很多人讀之淚流滿面。
  也有人把它和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學》、吳思先生的《潛規則》相提並論。對此我是不同意的。本書是從精神分析、哲學和社會學的層面上,以通俗而好玩的語言,來洞察人心。在「術」的意義,它是對控制我們的心理法則的深入破解;而在「道」的意義上,它可以讓我們思考宇宙人生。
  它們吸引的,可能也是不同的心靈。
  我一直認為,一種心理學的方法,一種哲學的審視,從來不是為了讓我們脫離生活,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之所以看書,只是為了在暫時看不清楚時,先飛到空中,看清楚下面的一切後,再回到地面。
  因此,我主張積極入世的態度,具有一種「存在的勇氣」。在簡體版中,我已經強調過它和別的書的不同:不是搖旗吶喊的勵志書,不是具有神祕主義色彩的靈修書籍,不是帶有濃厚出世色彩的佛家哲理,不是不痛不癢的《心靈雞湯》,不是中國古代的《難得糊塗》,當然更不是什麼心理學專著。
  我相信,就人類的行為而言,在邏輯上解釋得不清楚的事情,總可以在心理上解釋清楚。而如果能夠看得清楚,我們就會知道,在武裝自己的頭腦和內心上,又該怎麼做。
石勇
2012年3月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