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部落格連結

我的博客來馬上到博客來購物 我的通路王加入通路王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點我購買※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點我購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重建有感成長與社會正義的經典著作
  國際媒體報導推薦:經濟學人、時代雜誌、紐約時報、衛報、彭博商業周刊、美國公共廣播
  版權銷售超過14種語文

  工作機會消失,經濟成長停滯,不是全球化必然的結果,
  是政府管理失能,政策失當!
  民主成為一元一票的機制,
  1%的富人對社會洗腦、綁架政府決策,犧牲99%大眾的生計!
  從北非、西班牙、到英國、華爾街,全球同時怒吼,
  是挺身而出,為自己爭取個機會公平的未來的時候了!
  這是1%所有、1%所治、1%所享的社會!
  我們的經濟與政治體系承諾我們要做的事,與他們實際做的事情,兩者天差地別到不容忽視的地步!--史迪格里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是省思全球化與自由市場最清醒的聲音。2008金融危機後,史迪格里茲受法國前總統薩科齊邀請,擔任國際經濟與社會進步評量委員會主席,打破GDP的迷思。
  這次,史迪格里茲聚焦全球都面對的世紀難題-分配不均。薪資停滯、工作機會消失,大眾的稅愈來愈重,但是社會福利卻一減再減。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團綁架政府、只求自己的財富如滾雪球般膨脹,而政府失能、完全無法矯正市場失靈。受害的不只是中產階級與勞工,更已經傷害了民主政治與司法體系。
  我們必須看清楚財團扭曲的邏輯,站出來改變!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有《失控的未來》(Freefall)、《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世界的另一種可能》(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以及和比莫(Linda Bilmes)合著的《三兆美元的戰爭》(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等暢銷書。
  無論在美國或國際間,學、仕歷練具足的史迪格里茲擁有高度影響力。美國《新聞週刊》稱他是「對金融危機始終抱持正確主張的專家」,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暨資深副總裁史登(Nicholas Stern)稱他是「當代最重要的經濟學家」,英國衛報更指出,「我們需要更多像史迪格里茲這樣的經濟學家」。
目錄

推薦序
直指核心的經濟解方 朱敬一
當代政經危機的全診斷 南方朔
不公平的危機 彭明輝
作者序  低成長不是問題,分配不均才是
第一章 一%所有、一%所治、一%所享
第二章 不均社會的隱憂
第三章 市場力量與不均
第四章 分配不均的代價
第五章 岌岌可危的民主
第六章 失靈的市場,失能的政府
第七章 分配不均如何侵蝕法治
第八章 預算之爭
第九章 公平的經濟政策
第十章 我們這代的責任



推薦序一
直指核心的經濟解方 朱敬一
  在我所認識的所有經濟學家,甚至是所有拿到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中,史迪格里茲是我認為最聰明的一位。怎麼判斷一個人聰不聰明,很難以具體標準來描述;但是,從這本書的鋪陳敘述中,讀者當能概略看出史氏的知識深度與見解。以下,讓我做一些整理分析:
  一、史氏幾乎是當今經濟學界唯一在各個領域無一不通的大師。他是以「資訊不對稱」的研究貢獻榮獲諾貝爾獎,但除此之外,由書中各章討論也可看出,他也觸類旁通貨幣銀行、國際金融、總體經濟、財政學、財務金融、經濟發展、勞動經濟、所得分配等各個面向。這本書的分析雖只是經濟學科普的水準,但史氏在前述每一個領域的專業論文,其質其量都堪稱「超級大師」。我敢說,在經濟學泰斗薩繆爾遜(Paul Samuelson)去世之後,沒有第二位經濟學者寫得出這麼寬廣深刻的經濟學科普評論。
  二、一個人的知識能量,絕對有九○%以上來自於博士學位之後的自我學習。史氏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的時間並不長、修習的課也不比其他人多;之所以能如此博大精深,就是因為他學什麼會什麼、讀什麼精什麼。這種天賦異稟,不歸諸於過人的資質,實在很難有別的解釋。此外,每遇到龐雜專業的課題,史氏經常能以直觀透視,回到問題的根本核心,提出「銀行原本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有遺產稅?」「一人一票代表中位數、一元一票代表什麼?」「衍生性金融到底為社會創造了什麼?」「破產法的設計原意為何?」這些基本問題。大多數人在紛擾中頭昏眼花,史氏卻能在雜亂中直指核心,這也是一種少之又少的聰穎能力。
  三、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探討美國社會的種種「不平等」,尤其是最頂端一%的人對其餘九九%的人之間的不平等。為此,史氏批稅制、批社福、批政策、批芝加哥學派、批政客,真的是豁出去似地批判。同樣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壓力,台灣卻是截然不同。我們的社會壓力,似乎只呈現在勞工與軍公教階級之間。這兩個階級無論如何都只是中間族群,恐怕連前一○%都排不上。我們的社會花了絕大多數的版面,在同被最頂一%擠壓的「受害人」之中,硬是要求受害人之間的平等,卻對頂端一%是否有受到過佳待遇不加著墨,真不知是合乎理性、抑或呈現某種扭曲,值得社會省思。
  美國有這樣一位頂著諾貝爾光環的知識分子,但台灣有類似社會聲望的學者,在探討勞工與軍公教間的矛盾之餘,有沒有為九九%的人說些話呢?若是沒有,是否表示他們早已被那一%的富人「同化」了呢?
  整體而言,這是一本「經濟學界最聰明的人所寫的時事性科普」,內容豐富而精采、說理直觀而深刻、批判直接而到位。我曾經寫過一篇雜文,描述薩繆爾遜教授是「經濟學界第一人」。如今薩氏已經去世,那「天下第一」的頭銜,個人認為非史氏莫屬。
  不過,閱讀絕頂聰明人所寫的文章,讀者可得有些耐性。天才的思考快速而跳躍,下筆亦然。有些推理天才認為理所當然,但凡夫如我者還要加以琢磨才能體會,建議讀者在研讀時要加些耐心。另外,天才思考常有跳躍,他們跳一小步,凡夫如我者要跨越百米才跟上,這點也要請讀者有心理準備。
  大師出手,就是大格局、大視野、大論述、大方向。我不但在理性上推薦,在感性上也有一份「樂見他邦知識分子」的喜悅。
(作者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中央研究院院士)
推薦序二
當代政經危機的全診斷 南方朔
  普雷斯曼(Steven Pressman)教授在所編的《歷史上的五十大經濟學家》(Fifty Major Economists)一書中,將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列名其中。
  該書介紹了史迪格里茲的生平、學術貢獻和個人特質。他的母親是新政民主黨員,對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改革至為推崇。他的父親則是為「傑佛遜式」的民主黨員。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使得史迪格里茲對政府應該為善的職能有極大的期許,並使他成為經濟學家中極有道德責任感的一位。而在專業的學術上,他最大的原創貢獻乃是在資訊經濟學上。他早就指出,市場的完善必須立基於資訊的完善。但事實上,資訊的不對等和不完善司空見慣,因而造成了市場交易甚至總體經濟策略決定的不斷錯誤。這也使得他成了經濟學家裡批判市場和總體經濟學最著名的旗手。他是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之間面對經濟危機時,最有力的「新凱因斯總體經濟學派」的掌門。
  史迪格里茲在一九九三至九七年間,曾任柯林頓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在九五至九七年間甚至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在白宮經濟顧問的這段期間,由於參與決策,對現實的上層經濟運作知道的多,他那種嫉惡如仇的本性即開始顯露。他認為,美國有強大主控力的「國際貨幣基金」和美國財政部所做的都是為了美國的金融社群的利益,而不是為了有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幫助別國解決經濟問題。為了這個原因,他和美國財政部及「國際貨幣基金」經常處於對立的狀態。也因如此,他遂於一九九七年辭去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同時獲聘為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儘管換了跑道,但他和美國財政部及「國際貨幣基金」的衝突卻仍持續。世界銀行的成立宗旨是幫助窮國脫貧,但在美國財政部及「國際貨幣基金」的干預下,卻對窮國貸款課以高利率,使窮國處於債務違約的風險中,惡化了窮國的問題。
  對此,史迪格里茲批評得不遺餘力;而對一九九○年代末的亞洲金融風暴,他也批評國際貨幣基金對亞洲國家提高利率、造成大量公司破產倒閉之過。因為他對美國財政部及「國際貨幣基金」不斷的批評,使得美國財政部不斷向世界銀行施壓,要他靜音。由於他受夠了這種政治壓力,於是二○○○年他離開了世界銀行,重返校園,到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二○○一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由上面的簡述,可見史迪格里茲可說是近代經濟學界少有的批判型知識分子、經濟學家。他對理性的個人、非理性的市場有著卓越的洞見,這在以前經濟問題尚未累積成重大危機的時候,人們或許將他的見解看成是一種經濟學家的學派之見。但自從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及全球經濟危機日益沉重,經濟圈和一般的知識界才發現到,當今的危機其實早已在他的總體經濟學中有了洞澈性的預見。這也是近年來他每有著作問世,世人都普遍重視的原因。
  在我的知識標準裡,他已是近代天王級的政治經濟評論家。最近他出版的《不公平的代價》可以說即是一部政治經濟與社會評論的經典著作。本書條理清晰,思想深刻銳利,最難得的是,書中洋溢著高度的道德責任意識。他在本書第七章,甚至用了「流氓資本主義」這樣的名詞,來形容當今美國資本主義政經體制是如何的在劫貧濟富、製造社會的不公平。由這個名詞可以看出他的義憤!
  《不公平的代價》開宗明義即指出,近三十年來美國的貧富不均在日益惡化中。在二○○八年金融危機前,頂層一%的人口取走總國民所得增幅的六五%以上。到了二○一○年,美國要努力站起來的時候,一%的人取走了經濟復甦額外創造的九三%的財富。企業執行長的一年薪酬與一般勞工相比為二四三比一,頂層一%一個星期的所得比底層五分之一人口一年所賺還多了四○%;至於頂層○.一%一天半所賺幾為底層九○%一年所賺;所得最高二○%的人,他們全部總所得比底層八○%的人加起來還多。由於貧富嚴重不均,窮人疏於照護,美國人的預期平均壽命為七十八歲,遠低於日本的八十三歲;美國的嬰兒死亡率比古巴、白俄羅斯及馬來西亞還高;二○一○年美國窮人比例為一五.一%,高於二○○七年的一二.五%。
  這種貧富懸殊目前已被跨代遺傳,好學校的學生只有九%來自人口的下半層,七四%則來自頂層的四分之一。根據今年大選時的統計,美國的累積國債在歐巴馬的第一個任期內,已由一○.六兆美元增至一六.二兆;美國的名目生產率是八%左右,有一千兩百萬人正在找工作而無業可就,但實質上還有另外的六百萬人已因長期失業而退出了勞動市場,這兩者相加,美國的真實失業率應該已到了一二%的水準,特別是青年的失業率已到了四○%的水準;而美國人領取政府糧食券維生的家庭,已由四年前的一千四百五十萬戶增為二千二百五十萬戶。美國雖然不振,但二○一二年的第三季仍有二%的成長率,但國民每週平均薪資,名目上是七五一.二二美元增至八一一.一五美元,但若扣除通貨膨脹,其實是減少了一%。
  因此,由上述的硬數字,可以看出美國的貧富差距是在擴大之中;由於貧富差距的遺傳以趨固定,以前的人相信美國是個機會無限的「幸福寶地」之說已不再可能。美國不再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度,而是「一%有、一%治、一%享」的社會,而由貧富的動態演變,可以說那極富的○.一%或一%,他們財富的增加乃是以極大多數人財富的減少為代價而造成的,這已是在劫貧濟富。這也是史迪格里茲將當今的體制稱為「流氓資本主義」的原因。
  《不公平的代價》開宗明義即揭櫫了美國貧富不均的這個課題。但美國貧富不均的擴大,隨著「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展開,早已人盡皆知。任何中等程度的新聞工作者,都不難對此侃侃而論,犯不著由史迪格里茲這樣的大家出手。於是,便進入了本書的核心部分,他那種「市場失靈,政府失能」的政經病理學的分析,而這正好是史迪格里茲學術專業的核心。
  在學術上,他最大的貢獻乃是市場的不完善性,而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資訊的不完全和不均衡。由於資訊即是權力,因此在經濟社群裡,最富的人擁有完全不符比例的超大特權。大銀行可以從事欺詐性或掠奪式的貸款,可以推出欺詐式的金融衍生性商品,可以推動暴利形同掠奪的信用卡。除了這種藉著資訊壟斷而牟取到的暴利外,他們還可藉著龐大的財力而進行政治遊說,使政府自動放棄監督的責任,甚至透過政府的公權力而獲得種種補貼和利益輸送。人們所謂的「市場自由競爭」事實上早已不存在。這都是造成「市場失靈,政府失能」的關鍵,也是金融海嘯發生的原因。
  因此,在本書第二章到第六章對「市場失靈,政府失能」所做的病理診斷,乃是我讀過的最有知識縱深、也最吻合現實的深度批評。他將控制了經濟資訊權的極少數富人企業高層,如何濫用權力、牟取不當利得的行徑一一指出。例如企業高層如何藉著規避責任,以酬勞議價的方式獲得千萬甚至上億的年薪;如何透過權力的運作以保持壟斷來獲取利益;如何透過資訊的不對等來向窮人進行詐欺,以及透過遊說參與甚或主導政府的角色,來制定對他們有利的遊戲規則,使他們獲得動輒千百億元的補貼暴利和特許權益,並享盡稅法上的優惠利益。他在這方面的分析,甚至政治批評家都沒有他的深度和廣度。
  最近我讀到哥倫比亞大學另一位著名學者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教授的新書《文明的代價》,書中指出,美國銀行家、大公司等特殊利益關係的遊說其實是已到了極恐怖的程度。例如二○○七年時,有一百八十八名聯邦參議員和眾議員再不幹議員後已正式轉任遊說客。而在一九九八至二○○四年間,半數卸任的參議員、四二%的卸任眾議員都成了遊說客。另外,有三千六百名國會助理當了遊說客。二○○八年的一項調查指出,布希政府時的官員有三百一十人、柯林頓政府時的兩百八十三名官員都改行遊說。大公司的老闆高幹和政治權貴早已混合為一。這時候再說什麼「政府有能」,早已成了空談;「政府失能」已成了常態。
  本書在做了病理學分析後,最後的四章乃是從人類宏觀的角度,根據他的政治經濟學見解來談可能是本書最重要的部分了。包括法治的重建、總體經濟中的赤字與就業、倫理學的重新重視,以及如何走向未來等重大的改革方向。
  近年來,世界上普遍都已出現一種新主張,就是自從一九八○年代以來,這個世界已經進入新的貪婪自私年代;官吏的貪污及官商勾結加重,有錢的老闆高幹則多行不義,造成了貧富差距的擴大,也危及經濟的成長,促成了民主認同的倒退。因此,知識界已在呼籲一個「新的進步主義時代」,而史迪格里茲這本著作就是這股趨勢下的重量著作。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從本書中獲得極多啟發!
(作者為政論家、社會觀察家)
推薦序三
不公平的危機 彭明輝
  這是一本我期待已久的書,它深入淺出地談值得每一個人關心的事:政府可以做什麼來突破景氣的低迷、改善貧富差距,以及政治上的不平等。在這本書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用容易理解、又難以辯駁的方式告訴我們,財團如何扭曲市場機制,以不公不義的方式斂財,終而造成市場效能的逐漸低落,以及貧富差距的擴大;他也告訴我們,政府如何被財團把持,天真的經濟學家又如何枉顧理論與現實的差異去為財團辯護,捍衛各種不公不義的政策。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被經濟學家恫嚇,許多我們良心上認為對的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也確實是對的,兩者並不牴觸。
  過去三十年來,芝加哥學派與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論述當道。他們許諾我們,把一切經濟問題交給市場去決定,世界就會更繁榮;如果通過稅賦或任何政府手段去干預市場,就會造成社會總財富的縮水與失業的擴大。這些經濟學家也在我們腦袋裡植入了違背人道主義的新信仰:開放市場競爭,放心地讓弱勢產業倒閉,失業員工會因而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不要同情窮人而用社會福利資助他們,那將會吃垮國家財政,債留子孫;「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同情窮人就是對自己殘忍。
  「新自由主義」的許諾如今都落空了,但是它對人類善良信念的破壞卻很難被修補起來。過去三十年來,美國的所得增長悉數被頂層一○% 的人吃掉,其他九○% 的人所得甚至是負成長!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許多經濟學家都無法再否認一個事實:過去三、四十年來,這個世界在經濟學家的治理下愈來愈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漠視真實世界和經濟學理論(完全競爭的完美世界)之間的差異。
  理論上,《國富論》裡那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將使利潤趨近於零,而每個人所分得的財富恰等於他對社會的貢獻。但是,現實世界裡的財團必然會想盡辦法扭曲市場,以便將其利潤極大化。其手段包括各種合法與非法的壟斷機制,以及官商勾結。史迪格里茲說出了我們懷疑已久的事實:「社會精英和銀行家能有那麼多的財富,似乎來自他們能夠且願意損人利己。」「雖然或許有根本的經濟力量在運作,政治卻塑造了市場,而且是將它塑造得犧牲其他人以圖利頂層。」「美國的不少分配不均是市場扭曲的結果,不是針對創造新財富給與誘因,而是給人誘因從別人那裡取走財富。」
  要解決這個病根,史迪格里茲開的藥方是:政府必須「設計各種政策(財稅和法令規定),使得私人誘因和社會報酬取得一致。」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選民與納稅人必須要有辦法充分監督政府與立法,才能制止財團對市場的扭曲,而使現實世界裡的市場運作與財富分配接近理論上的完美預期。
  面對台灣各種不公不義的財經與產業政策,以及枉顧人道立場而為財團撐腰的經濟學論述,我希望台灣每一個人都可以抽出一些時間來讀史迪格里茲的這本書,讓我們了解經濟學教科書跟真實世界的差距,也藉著這本書的撐腰讓我們再度義氣凜然地對各種不公不義的制度說:「不!」
(作者為知名作家、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點我購買※

偷窺24hr.×周宜霈大牙寫真集(獨家封面簽名版)

偷窺24hr.×周宜霈大牙寫真集(獨家封面簽名版)偷窺24hr.×周宜霈大牙寫真集(獨家封面簽名版)※點我購買※

偷窺24hr.×周宜霈大牙寫真集(獨家封面簽名版)※點我購買※

【簽書版】簽名書+大牙泡湯茶包(二款隨機出貨)+
獨家海報(60X40)+貼床版大海報(45 cm x70cm)
  最終私密  毫無防備
  台灣第一本偷窺寫真集!
  黑澀會美眉大牙,真的長大了……
  她的努力,她的淚水
  她的悲傷,她的故事
  這一次將赤裸呈現!
  24HR.跟拍大牙所有的生活細節,這一次毫無保留,完整呈現!
  有時候…我對自己感到陌生
  總害怕那種被偷窺的感覺
  卻又不時感受到自己被人偷偷注視的 慾望......
  你從來想像不到的黑澀會美眉 大牙
  一個外表堅強 好勝心絕對 身材姣好的她
  從黑Girl開始蛻變......
  她 艱辛奮鬥 血淚交織
  看似強悍獨立的外貌下
  大牙有顆你從未看見的...女人心
作者簡介
大牙
  生日:10/21
  星座:天秤座
  血型:A
  身高:170 CM
  體重:46.5 KG
  ◎唱片
  專輯【我愛黑澀會】
  專輯【美眉私密的一天-粉紅高壓電】
  專輯【美眉私密Party】
  專輯【黑糖瑪奇朵電視原聲帶(CD+DVD)】
  專輯【黑Girl首張同名專輯】
  ◎主持
  CHANNEL [V]《我愛黑澀會》、《我愛黑澀棒棒堂》、《第一屆模范棒棒堂助教》、《VJ普普風》、《哪裡5打抗》
  TVBS-G《娛樂新聞-美眉ㄅ ㄠ ˋㄅ ㄠ ˋ》、中天《台灣腳逛大陸》、星空衛視八爪魚《黑潮部落》、中視《金曲超級星-愛秀大明星》、亞洲衛視《就愛哈美食》、香港now tv《18/22》
  ◎戲劇
  衛視中文台《天使情人》、民視.衛視中文台《黑糖瑪奇朵》、woo.com《黑糖來了》、公視《我在墾丁.天氣晴》、衛視中文台《黑糖群俠傳 》、台視.三立《勇士們》
  ◎電影
  《人在江湖》、《辛普森家族》中文配音
目錄

◆第一幕  AM 04:16 偷窺者:天已亮,妳獨自失眠著,我已經窺視妳許久,妳到底在想什麼呢?
大牙:我常常在夜裡獨自醒著……也許是莫名焦慮難以入眠,也許是怕錯過你的眼神而捨不得入睡。
◆第二幕  AM 10:28偷窺者:妳終於醒來了,我跟著妳的路線,從來不怕在人群中失去妳的蹤跡,我總是找得到妳………我最愛看妳練舞,渾然忘我的舞動身體……
大牙:我知道你正跟著我……為了能夠有所表現,我總是練舞練到筋疲力盡……
◆第三幕  PM 01:32偷窺者:妳自己走進溫泉旅館,妳約了情人嗎?或者是獨自一人?妳想要人陪伴嗎?
大牙:我喜歡去泡湯,洗滌心中的不開心、身體的疲憊,享受片刻寧靜,看看心底那個真正的自己。
◆第四幕  PM 06:09偷窺者:妳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總是那麼high,與妳獨處時完全不一樣,此時的妳看起來好開心、好放得開,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妳?
大牙:這也是我,笑得像個孩子,彷彿回到了那段最單純快樂的學生時光。
◆第五幕  PM 09:56偷窺者: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我總覺得妳不快樂……
大牙:為了更出色、為了不受傷害,我總是用一堆理由說服自己、束縛自己,然而我也想當個自由自在的女孩子,拋開無謂的煩憂,讓自己開心,你能理解這樣的心情嗎?
◆第六幕  AM 00:00偷窺者:妳有夢想嗎?
大牙:你知道嗎?其實我會創作,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最佳女歌手,那是我不畏辛苦與淚水,一路從黑美眉走到現在的目標!


偷窺24hr.×周宜霈大牙寫真集(獨家封面簽名版)※點我購買※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視力,當然可以回復!重建眼睛健康、激發大腦活力的「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

視力,當然可以回復!重建眼睛健康、激發大腦活力的「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視力,當然可以回復!重建眼睛健康、激發大腦活力的「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點我購買※

視力,當然可以回復!重建眼睛健康、激發大腦活力的「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點我購買※

你有近視、老花眼、青光眼、白內障或視網膜剝離的問題嗎?你是否認為一旦戴上眼鏡就摘不下來?本書告訴你:無論你的視力問題是哪一種,都可以透過視力回復訓練法重獲清晰視力,並且保持視力永不衰退!   當視力出現問題時,一般人基於「用眼睛看東西」的思維,不外乎選擇眼鏡、隱形眼鏡、手術或角膜塑型片等手段來「暫時性」提升視力。事實上,這種不處理眼睛本身病態的對抗療法,只會令視力每況愈下,最後導致失明。本書作者中川和宏是日本知名視力訓練中心所長,他提出「看見物體的是大腦,不是眼睛」的突破性觀點,以及「眼腦並用」的治療新思維,提供超過30個重建眼睛健康、激發大腦活力的根本療法,像是透過呼吸吐納使眼周肌肉放鬆的老花眼復健、運用指腹在全臉輕彈的乾眼症治療、改善視差的單眼移動訓練、中止近視、青光眼、白內障惡化的眼球伸展體操、治療視網膜剝離的眼球寫字遊戲……等,不僅幫你維持視力健康,還能提升大腦的專注力、記憶力和想像力。
  ◎每天10分鐘,眼睛發光、頭腦靈光!
  中川所長將首創全球獨家的「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與累積數十年的治療經驗,濃縮為本書精華,以30個簡單有趣的小遊戲幫助讀者拯救視力。例如:用眼珠在空中描寫數字八或無限大符號,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近視、治療青光眼和白內障;用食指提起眼尾變成狐狸眼後緩緩眨眼睛,可以強化眼皮肌肉,治療乾眼症;在一平方公分的方框裡寫字,可以強化眼睛近處對焦能力,消除使用電腦造成的頭痛、肩頸僵硬、眼睛疲勞。
  最特別的是,讀者可以不必拘泥於病例症狀,儘管安心翻開本書,把裡面的視力回復訓練當成有趣好玩的遊戲,每天只要短短10分鐘,不花一毛錢,就能讓你眼睛發光、頭腦靈光,徹底甩開眼鏡帶來的視覺包袱。
讀者群分析
  以為打針、吃藥才能恢復視力健康的人:作者以多年實務經驗告訴你,依賴藥物追求健康的人,和認為只要戴上眼鏡看得見就好的人一樣,是無法根治視力問題的,本書提供你最自然、且無副作用的方法,讓你自然擊退乾眼症、老花眼、青光眼、白內障、飛蚊症、視網膜剝離等眼疾。
  追求視力健康的護眼族:視力訓練法不但能永保眼睛健康,還能激發大腦活力,本書告訴你如何正確訓練視力,讓眼睛發光、頭腦靈光。
  配戴眼鏡後,度數持續加深者:每次檢查眼睛都被告知度數又加深了嗎?本書教你如何利用眼鏡或隱形眼來提升自己的視力,而不是讓眼鏡成為傷害視力的工具。
  接受近視矯正手術,但視力再度惡化者:眼睛不是機器零件,近視矯正手術只是讓你看得更清楚,但是對眼睛近視的病態並未做出任何改善,如果真有視力再度惡化的跡象,書中會教你復健訓練方法,只要早日採取正確防治對策,還是有可能回復到原來的視力水準。
  想擁有好成績、好表現的學子與上班族:眼睛不好,會令人逐漸失去動力,也就難以發揮潛在的生命力。作者以專業觀點告訴你,眼睛好,可以活化大腦和心性,專注力、記憶力和想像力都會突飛猛進,學習能力自然提升,工作效率節節升高。
本書特色
  顛覆「視力不可能回復」的錯誤迷思:作者以三十幾年的實務經驗提出,人不只用眼睛看,也用大腦看的「眼腦並用」思維,強調激發大腦活力的視力回復訓練,才是維持視力健康的根本療法。例如:數數字數到三的倍數時,就用力眨眼睛,可同時強化眼皮肌肉、活化大腦、培養專注力。如此一舉數得的訓練,只要持之以恆地進行,視力當然可以回復,並且維持永不衰退。
  解答你最想知道的10大視力問題:你有「視力在不知不覺間變差,但是它究竟是為什麼變差」、「遺傳性近視有救嗎」、「老花眼也能恢復視力嗎」、「學校和公司的視力檢測說我是0.5,眼科檢查卻說是0.2,眼鏡行又說是0.6。請問,我真正的視力究竟是多少」、「醫生說我罹患近視、散光、斜視或弱視時,我該怎麼辦」……等疑問嗎?所有你最想知道的視力問題,本書一次回答你。
  不花錢、最自然且無副作用的視力回復訓練:現代人視力提早老化、近視年齡層逐年下降,全是因為長時間盯電腦、玩電視遊戲、看書,眼球運動不足引發的視力危機。事實證明,身體要運動,眼球也要做運動,每天讓眼球做伸展操,譬如保持雙眼完全緊閉的狀態,讓眼珠往上看十秒,然後再將眼珠朝右上、右、右下、左下、左、左上各看十秒,只要10分鐘,不花一毛錢,就能回復往日清晰的視力!
  非知不可的8大護眼小撇步:除了眼球運動、適時休息,還有什麼護眼撇步,本書提供8大護眼對策,讓你視力永保安康。例如:把電腦螢幕向後傾斜15度,保持目光向下20度的視物狀態,可以降低眼壓、鬆弛眼周肌肉、預防白內障;睡覺時採取仰睡的睡姿,白天起床後,保持抬頭的姿勢,可以預防視網膜剝離;眼周佈滿穴道,經常按摩眼周,能預防電磁波帶來的眼睛傷害等等。
  不分症狀、年齡,也不分性別,通通都適用:本書擁有超過30個視力回復訓練法,無論近視、老花眼、青光眼、白內障、飛蚊症、視網膜剝離或乾眼症,不分症狀、男女、老幼,通通都適用,讀者完全不必拘泥於病例症狀,隨時隨地、想玩就玩,無論是一個人玩或與家人同樂,都能獲益無窮。
作者簡介
中川和宏
  1953年生於日本廣島縣。
  早稻田大學政經學系畢業。美國巴爾的摩視力眼科協會主任研究員,美國視力眼科振興財團研究院。
  1981年,以「守護資訊化社會下的日本人眼睛與大腦」為宗旨,成立「視力訓練中心」(Vision Fitness Center)與「專注力補習班」。
  以東洋哲學為基礎,首創全球獨家之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主張藉由改善眼睛屈光度數回復正常視力。針對眼睛的鍛鍊,提出視力回復法、電腦防護對策、飛行員視力、老花眼防護對策、運動視力訓練、眼睛疾病預防對策(回復眼睛的視力);針對大腦與心靈鍛鍊,他提出可以提升活動力、自信心、專注力、記憶力、想像力等的潛能開發(回復大腦與心靈的視力)。著有《用大腦停止眼睛的老化》(青春出版社)。
目錄

前言
Part 1「回復視力與眼睛健康」OUTER  VISION視力當然可以回復!問題是你做?或不做?
請相信自己一定辦得到!
第一章 你最想知道的視力問題,我來回答視力回復如何證明?可以改善到什麼程度?
視力真的可以變好嗎?
我的夢想是所有的人視力1.5,目標是視力與屈光度數一同改善!
視力就在不知不覺間變差了。可是,它究竟是為什麼變差呢?
除了用眼過度以外,是否還有其他造成近視的原因?
壓力性近視、散光、青光眼、白內障等棘手的問題
回復的視力會再度惡化嗎?
學校和公司的視力檢測說我是0.5,眼科檢查卻說是0.2,眼鏡行又說是0.6。請問,我真正的視力究竟是多少?
我與孩子都是遺傳性近視,這樣還有救嗎?
老花眼也能恢復視力嗎?
當醫生告訴你罹患了近視、散光、斜視或弱視時,該怎麼辦?
近視太深會有視網膜剝離的危險
近視矯正手術的真相
眼科醫師所謂的「原因不明視力不良」究竟是什麼呢?
第二章 利用眼鏡與隱形眼鏡有效回復視力眼鏡和隱形眼鏡真討厭
不要讓眼鏡繼續損害視力
能回復視力的眼鏡和隱形眼鏡
眼鏡與隱形眼鏡的配鏡度數重點
軟式隱形眼鏡對眼睛不好嗎?
摘掉老花眼鏡,老花眼不再惡化!
【中川所長小專欄】不只是對眼睛好!藍莓裡的花青素,是美與健康的萬靈丹
第三章 力抗電腦傷害只要3分鐘練就不怕資訊社會的火眼金睛
消除電腦造成的頭痛、肩頸僵硬、眼睛疲勞
一點小用心就可以自我保護,免受電腦的電磁波傷害
電腦防護對策決定版
減輕電腦壓力對策∕工作環境的配置∕辦公桌前的伸展操∕完全遮光讓人獲得片刻舒緩
第四章 簡單眨眨眼、按摩眼周,立即對抗乾眼症淚液是不會枯竭的!
三大類乾眼症,不必依賴眼藥就能治好
製造高品質的淚液
有效治療乾眼症的血行促進法
眨眨眼讓你好舒暢!
第五章 美眼即美顏!重塑你的第一印象!左右眼大小不一、視差大的人,請注意!
單眼移動訓練
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的左右平衡訓練
面部體操鍛鍊表情肌,眼睛炯炯有神、表情煥發神采!
第六章 「老花、老臉無法可治」全是一派胡言!「老花、老臉」並不是「老人的眼睛」和「老人的臉」
腦 × 眼的年齡測驗
眼力即腦力,一舉兩得鍛鍊法
最大的視力問題,「遠視老花」和「近視老花」的簡易訓練法
【中川所長小專欄】對腦有效,對眼睛就有效!銀杏葉萃取物促進血行∕達爾文也瘋狂!把垃圾變成寶的蚯蚓可以做成健康酵素!
第七章 擊退青光眼、白內障、飛蚊症、視網膜剝離等近視合併症!絕對不要成為近視合併症的受害者
利用蛋白質、花青素、水來治療飛蚊症
搶救視野欠缺的青光眼、水晶體混濁的白內障
轉動眼珠、保持正確姿勢,預防視網膜剝離
護眼睛對策
【中川所長小專欄】「麻、豆、帶、菜、香、魚、薯」七字訣,護眼有撇步
Part 2 「腦內視力回復篇」INNER  VISION開發腦力、活化心性就是回復視力的最短捷徑
第八章 提升腦內視力(集中力、記憶力、想像力)來開發腦力
保養眼睛,就能活化大腦和心性
眼力就是生命力
注力是現在的視力,記憶力是過去的視力,想像力是未來的視力
如何鍛鍊專注力∕如何鍛鍊記憶力∕如何鍛鍊想像力
每天10分鐘,眼睛和大腦元氣十足
【中川所長小專欄】仙藥!紅豆杉萃取物讓你告別過敏、異位性皮膚炎
後記
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的三大主軸


後記
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的全貌
  在本書的最後,我想要提出日本人當前的視力現況,提醒大家留心眼睛的健康,切莫因為輕忽而釀成遺憾。
  現在的日本人9成是大近視(視力1.0以下)
  未成年:十八歲以下
  .五十五%視力○.一以下。(根據本視力健康中心調查)
  .幾乎全數為遺傳性近視,容易演變成為深度近視。(根據本視力健康中心調查)
  .孩子十歲的度數就超越了雙親歷經二十至三十年時間惡化為中度至深度近視的度數。
  .已經出現近視合併症青光眼、白內障。
  .罹患深度遠視或弱視的人突然大增。
  社會人士:
  .電腦性近視、壓力性近視激增。
  .年過二十歲,近視度數依舊不斷惡化。與個人睡眠、食慾、體溫、免疫狀況有關,很多人因為慢性疲勞而出現憂鬱症狀。
  .二十至四十多歲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等近視合併症的人增多。
  .三十多歲便出現老花眼的人變多。
  中高齡人士:
  .四十歲以上人口,亦即所謂的「老花眼人口」躍升至六千八百萬人。
  想要回復視力,務必要透過視力回復訓練減輕眼球的屈光度數(近視度數、散光度數)。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保持回復的視力不再惡化。
  此外,我也要提醒大家充分認識視力對大腦和心智的重大影響。
  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和單純的視力回復法是不同的,這是一種透過眼睛活化大腦與心智的全面性照護系統。
  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的三大主軸
  回復視力:回復「現在視力」(眼力訓練)
  請修正平日過度用眼而累積身心壓力的壞習慣,學習正確使用眼睛,以便回復眼睛的視力。
  .從孩童到成人的近視、散光、遠視、斜視、弱視
  .社會人士的電腦性近視或乾眼症
  .中高齡人口的老花眼防治對策
  .近視合併症(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的防治對策
  .運動視力訓練
  回復腦內視力:回復「過去視力」(腦力訓練)
  提升大腦的活動力,修正在大腦內用過去模糊不清的視力所獲取的視覺資訊,以便提高行動力、建立自信心,回復以專注力為主(包括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的腦內視力。
  .提高行動力  .提升自信心  .提升專注力
  .提升記憶力  .提升想像力  .提升創造力
  .提升學習力
  開發潛在能力:回復「未來視力」(心靈訓練)
  活用潛意識的作用,發揮才能和實力,實現夢想與目標,達到回復心靈視力的功能。
  .鍛鍊前額葉
  .磨練才能與實力
  .實現夢想和目標
  就像「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以後,成為「身體」的營養;「眼睛見到的事物」也會透過記憶成為「大腦」與「心靈」的營養。如果說視力就等同我們本身,應該不為過。
  由衷期待讀者們藉著本書,在逐漸回復視力的同時,也重新恢復大腦和心靈的力量。
中川和宏
作者序
眼睛發光,頭腦靈光!
  簡單、好玩、持之以恆認真實踐,必定收效。就是中川式視力治療(vision therapy)的三大特長。
  近來有很多人找我諮詢,問的都是:「我想要接受近視矯正手術(LASIK、RK、PRK等),又怕開刀以後近視度數還是會增加……」之所以有這樣的疑慮,全都是因為很多人將單純的「視力回復」,與改善眼睛本身功能的「視力回復訓練」混為一談的緣故。
  視力回復可分為暫時性回復與根本回復兩種。利用眼鏡、隱形眼鏡、矯正手術、角膜塑型片等手段,暫時性提升視力,而未處理眼睛本身的病態,只能算是對症療法,這是基於「用眼睛看東西」的思維,所衍生出來的治療手段。本書所要介紹的中川式視力治療則不同。我從「人不只用眼睛看,也用大腦看」的「眼腦並用」思維,進行視力回復訓練,一步一腳印的重建眼睛健康、回復視力,因此是維持視力健康的根本療法,而這樣的根本療法可以激發大腦活力,因此就連大腦都可以同時受惠。
  常言道「欲速則不達」,這本書是遵循「按步就班」的原則,專為想要真正回復視力健康的人所寫。
  近年來,科學界對大腦的研究如火如荼,然而,只針對大腦著力還不夠,因為視力一旦下降,腦部活動也會遲鈍。益智節目中往往大量出現「找找看,哪裡不一樣」,或是「追蹤活動物體」等需要用到眼力的遊戲,這一點,相信眼睛不好的人已經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特別吃虧。眼睛不好的人別說是無法想像沒有眼鏡或隱形眼鏡難以生活,就連睡醒時的感覺都不舒爽。因為即使睡醒張開眼睛,也是一片視茫茫,腦筋當然不靈光了。
  認為只要戴上眼鏡或隱形眼鏡看得見就好的人,基本上和依賴藥物而自認為健康的人一樣。眼睛是靈魂(大腦)之窗,眼睛不好,大腦活動也會遭受牽連。
  來自中川和宏所長的叮嚀
  .眼睛培育大腦(兒童的腦力發達,相當部分來自視覺的刺激。)
  .眼睛累壞大腦(成人的大腦疲勞,相當部分來自過度用眼形成的壓力。)
  .大腦衰退令眼睛老化(中高年齡者的老花眼是腦力衰退影響眼力。)
  .透過眼睛鍛鍊腦力效率最佳(益智訓練幾乎都是視力訓練。)
  .眼所見與吃下肚的通通都為自己所用(吃下肚的食物成為身體所需的營養,眼所見的記憶在大腦中為自己所用,成為專注對象與想像力的種子。)
  視力必能回復,並始終維持不退。千萬別輕言放棄!
  相信我,視力絕對可以回復,並且始終維持不退。我不知道是誰說「視力不可能回復」,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受制於這種謬誤的常識,而耽誤了自己。
  雖然效果因人而異,不過只要按照本書的做法去實行,都可以改善角膜的屈光度數(請參照中川所長小專欄1),藉以回復視力。這才是根本的視力治療,而且人人都可以簡單做到,效果確實可見。透過這一套方法,尚且可以恢復人體的免疫力和自癒能力。而書中的小專欄,都是筆者所嚴選,雖然不能排除個人的效果差異,但是只要持之以恆去做,都能保證其即效性和有效性。
  眼 腦=最有效的視力回復法
  說得極端一點,我們是用大腦看東西,而不是用眼睛看東西。眼睛可以培育大腦,也會累壞大腦。
  現在,讓我們實際體驗用大腦看東西的感受吧!
  請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想像著香蕉。這時候,你的眼前應該會浮現香蕉的形體。因為眼睛是閉起來的,所以不可能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運用了想像力,在大腦中看到形體。讓這一形體出現的,是我們的大腦前額葉,此時的前額葉等同於大腦裡的螢幕。
  接下來,請睜開眼睛看著你的手掌,瞬間將它印入腦海,然後再次閉上眼睛。儘管已經閉上眼睛,但是仍然隱約可見手掌的模糊影像,這也是前額葉(大腦裡的螢幕)所呈現出來的,我們運用了記憶力,能在大腦中看東西。
  就像這樣,人類利用想像力、記憶力、專注力,在大腦的螢幕上(前額葉)看見物體。我把大腦視物的能力稱為腦內視力(Inner Vision),它憑藉的是專注力、想像力和記憶力;至於眼睛視物的能力,我則稱為外部視力(Outer Vision)。
  隨著視力逐漸回復,專注力、想像力和記憶力都會提升,刺激大腦功能活躍。反過來說,鍛鍊專注力、想像力和記憶力,可以活化腦力,促進視力回復。
  善用這樣的連結關係,藉視力活化腦力,從腦力活化視力,正是本書的目的。本書的第一章到第七章,詳述外部視力(Outer Vision)的鍛鍊方法,第八章則說明腦內視力(Inner Vision)的訓練方法。
  運用視力與腦力的連結關係所設計的視力回復法,將會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顯現功效。
  首先,經由中川式視力復健法的訓練以後,很多孩子和學生的成績因而大幅進步。事實上,視力與學業成績向來有十分確切的關連性。美國的驗光師科拉斯金,追蹤美國詹森總統的女兒露西課業表現不佳的原因,發現問題出在露西的雙眼使用不平衡。他為露西進行視力復健以後,露西的成績開始突飛猛進,還登上優等生名冊,讓這件醫療案例傳為美談。而經過視力回復訓練的成人,經常和我分享他們從此工作順利、倍感神清氣爽的好消息。
  體壇人士經過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以後,一躍成為日本職棒中央聯盟的四號打者,還有的人突然成為一桿進洞的職業高爾夫球明星,甚至是奪下優勝獎杯的賽車手……等,這樣的真實案例可說是不勝枚舉。
  現在,就和我一同回復往日清晰的視力與炯炯有神的目光,並且讓頭腦一起活躍起來吧!也不過就是天天做的簡單小練習罷了。
  本書可視為視力回復的決定版,裡面揭載了許多案例和視力回復方法,對於案例中的症狀,我分別提出針對性的最有效訓練法,這些方法全都有益於眼睛健康。
  讀者們大可不必拘泥於病例症狀,只管安心翻開本書,把裡面的視力回復訓練當成好玩有趣的遊戲,無論是一個人玩,或是和家人同樂,都能獲益無窮。
內文1你最在意的視力問題,我來回答

視力在不知不覺間變差了。但它為什麼會變差呢?

孩童的眼睛

我首先從小孩子的眼睛開始說明。小孩子的視力並不是「在不知不覺間」變差的。

小孩的視力變差,大約是以平均一年一D的速度進行。一.五的視力會在一年降到○.五,二年降到○.二,三年降到○.一,四年就落到○.一以下,所以孩子的視力並非在不知不覺間變差,只是大人小孩都沒有察覺而已。

經常有父母向我訴苦說:「我們家孩子這二、三年眼睛突然變差,現在視力只剩○.一。」像這樣用「突然」二字就不對了。如果說眼睛是在這二、三個星期之間突然變差,倒還可以理解,但是花了二、三年變化而成的結果,不能說是突然,而是「日積月累不斷進行」的結果。

再說,一.五的視力在二、三年間壞到○.一,也屬於平均值,因此並非不可思議的特例,只能說是大人小孩沒有注意到,或是雖然察覺,卻輕忽不顧所造成。孩子視力回復的大原則,便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人生中的八到十八歲階段是近視加深最快的時期,必須要格外細心照顧,特別是雙親眼睛都不好的孩子,更要留心自己的視力健康,最重要的是防止近視繼續加深。

成人的眼睛

大人的視力變差,不同於孩子的明顯可見,大人的眼力往往是在不知不覺間變差,而且有個體的差異性。孩提時代眼睛就不好,成年後視力仍繼續退化的人,幾乎都是因為工作或嗜好不斷地使用電腦導致。以前常聽人說,只要年過二十,近視就不會再加深了,然而如今時代不同,只要繼續使用電腦,近視就會無限度加深下去,視力便在不自覺間變差,大家也就成了深度大近視。所以,我必須提醒所有的人,記得定期接受視力檢查、屈光度數檢查和眼底檢查。有些人的眼睛或許已經處在疾病狀態,只是不自知罷了。

導致視力退化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用眼過度。只要停止大量用眼,確實可以阻止孩子的近視度數繼續加深;而大人的近視治療,除了停止過度用眼以外,還要鍛鍊眼力。

孩子視力變差的原因,男女有別。男孩子通常是看電視、玩電腦、看漫畫、玩手機,把眼睛弄壞了;女孩子則有八成是因為過度用功讀書所造成。而不管未成年時是什麼原因損害了視力,年過二十後,視力還每況愈下者,毫無疑問的,都和工作使用電腦有關。來找我諮詢的成人,有八十四%視力都在○.一以下。電腦已經成為現代生活與工作的必需品,因此相關的護眼對策絕對不可少(相關護眼對策,詳見第八六頁)。

除了用眼過度外,還有其他造成近視的原因嗎?

壓力性近視、散光、青光眼、白內障等棘手的問題

我的視力健康中心曾經有一位患者,他和上司大吵一架後,眼睛屈光度數從原來的負三D(中度近視程度),一下子惡化到負六D(深度近視程度)。這段期間,他的生活除了這次吵架外,完全與平日無異,也就是說,壓力會加深近視和散光。壓力作用可以導致眼睛的水晶體和睫狀肌、眼睛周圍的眼肌,與大腦功能急速停止。這位患者息怒後,經過大約一星期終於平撫情緒,再次測量視力就恢復到原來的負三D了。

眼睛的角膜屈光度數是衡量眼睛健康的重要指標,而如果角膜屈光度數不變,近視或散光度數加深,就可能是壓力造成的視力惡化。

現代人幾乎都懷抱或大或小的壓力。明白壓力是造成近視、散光加深的一大要因,並且在近視治療中,加入有效的壓力防治對策,可說是現代人最切身的當務之急。

對策1 做好保暖,促進血液循環

近年來,壓力性近視、散光、青光眼、白內障的案例增加非常快速。雖然壓力性的視力障礙是我個人發現並加以命名,醫學書籍上並未記載,但是藉由減壓治療後,可以看到極佳的復元效果。我所指的壓力,不限於精神上的壓力,還包括一般人自己未曾覺察的生理壓力。

例如,我最近特別注意到低體溫的生理壓力。在夏天晚上開著冷氣睡覺的人,視力會明顯降低。去年,有八歲和九歲的孩子因為青光眼求診,二人的共通點就是低體溫,他們的體溫只有三十五℃。現代人的體溫日漸降低,體溫一降低,眼睛的血液循環就變得遲緩,而血流障礙正是眼睛健康的大敵,所以平日務必做好保暖工作,別讓身體受寒了。


視力,當然可以回復!重建眼睛健康、激發大腦活力的「中川式視力回復訓練」※點我購買※

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

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點我購買※

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點我購買※

日本亞馬遜書店★★★★★推薦!
NHK電視台『讓你活更久,發現長壽基因!』專題報導,引爆熱烈迴響!
  17年前,春山茂雄發表《腦內革命》引發各界熱烈迴響。十多年來,這位一再提出先進腦科學觀點的醫生,用時間和自己的身體驗證自己的醫學主張,2011年在日本發表《新腦內革命》,以71歲年齡,而能在身體組成分析得到肉體年齡28歲的結果,再度引發熱議!
掌握新腦內革命的關鍵在讓大腦告訴身體分泌生長荷爾蒙
  春山茂雄在本書首度公開他的青春不老祕訣,並濃縮他從醫五十年來的學理研究、臨床應用,並結合美國太空總署的現今科學,針對抗老、不生病及防癌等現代人最迫切的健康問題,提供具體解決方法,就在於(1)刺激生長荷爾蒙分泌;(2)清除內臟脂肪;(3)消除壞的活性氧;(4)保持身心靈平衡;(5)力行健康習慣等五大關鍵:

1:生長荷爾蒙不足,是老化的由來!   人到30歲,生長荷爾蒙的分泌量驟降,不僅肌膚失去彈性、各種身體病痛的衰老現象也一一浮現。作者指出,鍛鍊下半身肌肉、常保空腹或進入深沉睡眠,都可以刺激生長荷爾蒙源源不絕的分泌。例如,先做緩慢屈蹲的無氧運動來破壞老舊肌肉,讓大腦產生「身體受傷」的錯覺,大腦為了修復身體,會立即分泌生長荷爾蒙,接著再進行走路、騎腳踏車的有氧運動來製造年輕肌肉,而下半身年輕肌肉還會分泌其他肌肉所沒有的抗老化荷爾蒙。
2:內臟脂肪分泌毒藥,是萬病之源!   別以為大腹翁、小腹婆沒什麼,囤積過量的腹部脂肪不僅會令人早死,還會引發新陳代謝症候群。作者指出,內臟脂肪會分泌高達30種以上的脂肪毒,能令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妨礙胰島素作用、釋放致癌物質TGF,甚至吞噬健康細胞自我繁衍,簡直和癌細胞無異,可以說是萬病之源!要想清除內臟脂肪,就要藉助生長荷爾蒙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再透過騎腳踏車或健走的有氧運動燃燒掉,並且細嚼慢嚥促進咀嚼肌分泌特殊的活性物質,預防食物轉為內臟脂肪。
3:壞活性氧會攻擊細胞,加速老化!   消除活性氧是必要的,但是,活性氧有好壞之分,壞活性氧會攻擊臟器與血管,引發血管硬化、動脈硬化、加速老化;好活性氧會發揮神經傳導物質及消毒作用,能預防糖病尿、消滅黴菌。然而消除活性氧的保健食品,無法只鎖定壞活性氧消除,它會連好活性氧也一併消除,吃越多越短命。作者指出,不吃抗氧化保健食品、每天多次深呼吸、冥想、常吃含槲黃素與白藜蘆醇的蔬果,才能保留好活性氧、剷除壞活性氧,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4:負面情緒和壓力,誘發疾病!  心靈與肉體是緊緊相連,無法分割的一體,當我們長期處在緊張、憤怒或壓力等負面情緒時,身體也會產生不適的反應。像是長期否定自己的人,大腦就會發出「為何不去死」的命令,導致細胞選擇自我了斷、加速老化,或直接發出「死亡命令」透過老化來誘發疾病。作者指出,只要常讓腦波處在放鬆的α波中,就能將負面思想扭轉為正面價值觀,促進精神面的健康,而進入α波的最佳捷徑就是冥想。例如,每天5至10分鐘抬頭凝望天空或毫無意義的盯住一個點不放,都能提升大腦的α波。
5:餐餐吃到飽,越吃越短命!   根據最新研究,飲食會讓保護細胞的組織蛋白膜遭到壞活性氧攻擊,也就是說,吃越多,組織蛋白膜就傷得越重,壽命也就越短!作者專為想要預防疾病、青春不老、身心健康的人提供46項小撇步。例如,食不過6分飽、飲食細嚼慢嚥、少吃四條腿的動物、多吃魚、菇蕈、海藻、含長壽物質的食物……等,全是他平日身體力行,任誰都能立刻實行的健康習慣。
  另外,書中除了分享抗老化、不生病、防癌的祕訣外,並破除多項現代醫療與健康認知的迷思。包括:(1)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是治標不治本;(2)高血壓服用降壓劑是忽視臟器求救;(3)運動不會燃燒脂肪;(4)肌肉是汰換制,有破壞才有建設;(5)酒精在人體內不會成為脂肪……等。
本書特色
    狂銷600萬冊暢銷書作者再度引爆話題:出身傳統醫學世家,擁有日本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及運動醫師認可的春山茂雄,是少數能學貫東西醫學的學者及醫者,繼銷售突破600萬冊的《腦內革命》後,《新腦內革命》再次引發熱烈討論,不僅提出抗老、不生病及防癌的具體解決方法,更首度公開他71歲,體內年齡28歲的祕訣,震憾各界。
  刺激生長荷爾蒙分泌,再創青春:生長荷爾蒙不足,是身體老化的原因之一,作者利用「大腦不長眼睛」的弱點,製造身體受傷的假象,讓大腦做出有組織需要修復的判斷,來刺激生長荷爾蒙分泌。例如,先進行無氧運動來破壞肌肉,再做有氧運動來製造年輕肌肉。
  清除內臟脂肪,培養不生病體質:內臟脂肪是萬病之源,會分泌30種以上的脂肪毒,不僅吞噬健康細胞,還會自我繁衍,簡直就是成長緩慢的癌。藉助生長荷爾蒙及細嚼慢嚥時咀嚼肌分泌的特殊活性物質,能有效清除並預防內臟脂肪生成。
  剷除壞活性氧、留住好活性氧,延緩老化:能消除活性氧的保健食品不只去除壞活性氧,就連好活性氧也一併消除,吃越多會越短命。作者提出每天多次深呼吸、冥想,以及常吃蘋果、葡萄,不吃抗氧化保健食品,才是剷除壞活性氧的正確方法。
  提升大腦α波,保持身心靈平衡:負面思想會令大腦分泌有害荷爾蒙、促使細胞集體自殺,利用放空、冥想,可以呼喚最常在睡眠中大量出現的α腦波,將負面思想扭轉為正向思考,達到身心靈平衡的目的。
  力行健康習慣,健康長壽不是夢:作者特地為預防疾病、青春不老、身心健康,挑選出46項人人都能身體力行的健康法,包括:一天做多次深呼吸、常保空腹、食用蔬菜水果等低GI食物、以魚肉取代牛或豬肉、注意身體保暖、睡覺時頭朝北方、聽喜愛的音樂、養寵物、從事慢跑、健走或騎腳踏車的運動……等,全部都有益身心腦。
  破除現代醫療謬論,強調健康醫:現代人對謬誤百出的醫療深信不疑,例如糖尿病注射胰島素,雖然表面看起來藥物令血糖降低了,但實際上卻是轉為內臟脂肪囤積在體內,引發新陳代謝症候群。作者指出,現代醫療應該是預防勝於治療,也就是不等到生病才著手治療,而是從一開始就不讓疾病有機可乘。
作者簡介
春山茂雄
  1940年1月生於京都的傳統醫療世家。
  1966年東京大學醫學院畢業。
  1981年取得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87年於神奈川縣大和市開設田園都市厚生醫院,並擔任該院院長,採行融合東、西方醫學的治療及健康指導方式,廣受好評。
  1995年出版《腦內革命》,創下年銷售量突破600萬冊佳績。
  2008年2月,於川崎市宮前區開設春山茂雄診所,同年8月遷至橫濱市青葉區。
  2010年1月,於東京都澀谷區的惠比壽開設惠比壽Buena Vista診所。
  日本醫師會認定之產業醫師(Occupational Health Physician)、健康運動醫師。
  厚生勞動省THP健康檢測醫師、體檢認定指定醫師、加壓訓練統括指導者。
目錄
推薦序1 朱迺欣(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生理學博士、前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
推薦序2 王桂良(美國暨世界衰老醫學會亞洲區會長、安法抗衰老醫療集團創辦人)
推薦序3 游敬倫(龍合骨科診所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教學兼任主治醫師)
推薦序4 劉博仁(台中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第一章 糖尿病別注射胰島素!●謬誤百出的現代醫療
●用降壓劑治療高血壓的陷阱
●肌肉是替換制,有破壞才有建設
●運動燃燒脂肪?別傻了!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並不是為病人著想
●癌症,生龍活虎享盡天年的大敵,其實是可以預防的
●今後是「預防勝於治療」,講求「治未病」的時代
第二章 有益身、心、腦的46項秘訣一天做多次深呼吸∕晚上10點以後不再進食∕製造腰部以下的肌肉∕避免過度服用營養補充品∕偶爾讓自己跳脫日常∕常保空腹∕與其一心追求幸福,不如想像大不幸∕從事性幻想∕常吃含豐富長壽物質的蘋果或葡萄∕提醒自己少吃一點∕細嚼慢嚥∕喝紅酒或葡萄酒∕樂於為人付出∕經常測量內臟脂∕吃飯的時候不要生氣∕溫和待人∕練習屈蹲速度宜放慢∕破壞老舊肌肉∕從事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前,最好先進行一百分鐘的無氧運動∕慢跑或健走都以慢速度為佳∕騎腳踏車∕不只照顧肉體健康,也要兼顧心理健康∕保有對愛情的憧憬∕養寵物∕聽喜愛的音樂∕把握體內適度的水分∕補給氫元素∕在皮膚塗抹臭氧水∕食用低GI值食物∕食用動物內臟∕食用青甘魚、鮪魚、魚肝∕食用雞胸肉∕食用菇蕈類∕食用海藻類∕控制鹽分攝取∕以魚肉取代牛肉、豬肉∕一天食用三百五十公克蔬果∕蔬果在飯前食用∕補充大豆蛋白質∕食用胚芽米∕了解酒精的缺點∕不輕易施打胰島素∕頭睡北方∕溫暖身體∕避免房事過度
第三章 如何促進抗老化荷爾蒙分泌●老化來自生長荷爾蒙枯竭
●生長荷爾蒙的分泌來自「肌肉破壞」
●這麼做可以輕易破壞老舊肌肉
●反覆進行單純的有氧運動就可以製造新的肌肉
●腰部以下肌肉是「良性荷爾蒙分泌器官」
●所謂老化,就是組織細胞數量減少
●生長荷爾蒙是人體所有荷爾蒙的主導者
●利用簡單的加壓帶騙過大腦,誘發生長荷爾蒙分泌
第四章 內臟脂肪與癌症無異!●內臟脂肪會殺死其他細胞
●脂肪本身竟然會生出更多脂肪細胞
●「吃太多會早死」是定律
●分解脂肪的五種酵素
●多餘的養分全都轉化為脂肪
●諾貝爾獎得主彼得˙米契爾博士的發現
●內臟脂肪分泌毒藥,腿部肌肉分泌良藥
第五章 消除活性氧毒素的訣竅
●活性氧也有好壞之分
●活性氧是人體合成能量時必定會出現的副產物
●糖化反應……常保空腹,活性氧才不至於惡化
●深呼吸可以消除壓力造成的活性氧
●兼具相反性質的粒線體真是不可思議
●氫是消除活性氧的終極手段
●補充氫與氧有益人類和地球健康
第六章 透過冥想平衡身心健康
●呼喚最常在睡眠中大量出現的α波
●良性荷爾蒙對美好的言語有反應
●協助我們置換觀點的EMDR
●經營一日五分鐘的「非常時刻」
●從現實腦超脫到虛擬腦
●小慾望不足以成事,懷抱大慾望令人接近佛陀的境界
●虛擬腦連結宇宙與生命的本源
第七章 我最推薦食用蘋果的理由●請吃低GI值食物
●多酚被譽為長壽物質的原因
●心平氣和、細嚼慢嚥、吃早餐
●酒精本身並不會變成脂肪
●六大健康長壽之道
第八章 「新腦內革命」,我的健康之道●所有重要觀念都得自東洋醫外祖父的真傳
●繼《腦內革命》以後,我心所向的醫療目標
參考文獻
本書隨時舉辦相關精采活動,請洽服務電話:02-23925338分機16。
新自然主義書友俱樂部徵求入會中,辦法請見本書讀者回函頁。



推薦序1
你的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
  本身從事營養醫學的我,因為積極推廣自然療法而廣泛涉獵各種這類知識及論文,如今新自然主義出版的《新腦內革命: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一書,在我拜讀之後,欣然發現作者許多觀念與我所推廣的疾病治療觀念不謀而合。
  本書作者春山茂雄醫師不但是日本東京大學醫學博士,而且精通中醫,對於治未病深具使命,因此提倡以生活、飲食、運動、心靈等原則來調適,進而不用藥物,達到疾病不用藥醫的境界,這與現今重視營運績效的醫療產業上無異是背道而馳,也因此遭受所謂主流的醫界不斷撻伐,不過在我看來是符合一般人的期待,因為畢竟我們的確過度依賴藥物,造成本體自癒力的逐漸喪失,就像我第一本書《疾病,不一定靠「藥」醫》當中所強調的一個觀念,不是所有的身體不適都需要吃藥,甚至一些疾病可以藉由飲食、運動、睡眠、心靈放鬆等技巧達到不藥而癒的境地。
  在這本《新腦內革命》一書中,作者首度公開自己年過71歲,體內年齡只有28歲的祕密,方法就在於(1)刺激生長荷爾蒙分泌;(2)清除內臟脂肪;(3)消除壞的活性氧;(4)保持身心靈平衡;(5)力行健康習慣等五大關鍵,並分享46項他平日身體力行的健康小撇步。例如:活性氧就是自由基,如何將壞自由基消除的確是現今許多疾病預防法門,而內臟脂肪已經證明是許多疾病的誘發因子,能降低就降低,藉由作者的方法來提升生長荷爾蒙的作法也可以提供給讀者相當大的參考,而在健康習慣以及運動的持續性也是作者一直反覆提出的重點,當然有少部分的觀念站在醫療專業上我是持保留的,例如動物內臟的攝取,但是大多數對於疾病的預防,甚至疾病的輔助治療上,的確值得讀者參考。
  我認為這本書不但是追求健康的一般大眾可以參考的書籍,也是醫療專業人士可以參酌並自我修正的一本平安書。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劉博仁
推薦序2
人老心不老,讓大腦年輕
  春山茂雄是我喜歡的,也是我尊敬的醫師作家,他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腦內革命》一砲而紅,對做腦科學研究的我們來說,不啻是「腦的世代」的完美科普版。
  事隔十七年,春山茂雄的新作《新腦內革命: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相信也會轟動。雖然他已年過七十歲,但他覺得他的身心只有二十八歲,可見他對現代人的最大願望「健康又長壽」很重視,他的新書,可說與時代的脈動接軌。
  春山茂雄是日本東京大學的醫學博士,並出身東方傳統醫學世家,而能融會貫通東西醫學。此外,從四歲到十八歲,他被送到禪寺過活,使他亦有宗教的濟世救人情懷,像一股清流,注入混濁紛亂的社會。所以,春山茂雄在近代醫師作家中,身分相當特殊。
  他在本書結尾寫道:「生在這個時代,只有身體的健康尚且不足,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從事冥想等東方的養生修行之道,每天務必給自己一點跳脫日常的『非常時刻』。」他的真健康,是要身心皆受益,並以冥想相輔相成,個人覺得,這是很好的構想,尤其近代腦科學的研究指出,冥想可能延緩大腦的老化。
  靜坐冥想(meditation)可能預防大腦的老化,主要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由拉薩爾(Sara Lazar)博士主持。此種趨勢表示,冥想的科學研究已由有名的學術界進行。哈佛的研究顯示,長期的靜坐冥想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受影響的腦區,與注意力以及刺激的感受有關,例如,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杏仁核、腦島等,這些腦變化表示,禪修可能延緩某些大腦區域因年齡而引發的大腦萎縮。
  所以,春山醫師鼓勵的冥想,可能預防大腦老化,是有科學根據的。
  個人覺得,現代是「腦的時代」,也是「心靈的時候」,我們必須對「大腦」和「心靈」有更深的瞭解,才能體會要「健康長壽」須先預防「大腦的老化」。正如春山醫師所說的「透過冥想,平衡身心健康」,冥想也許是《新腦內革命》的一個重要階梯。
林口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生理學博士 朱迺欣
推薦序3
迎接「身腦和諧」的新紀元
  翻開書櫃上的《腦內革命》,泛黃的書頁透露出已經十六個寒暑了。當年春山茂雄先生,主張「認知與情緒」透過腦內荷爾蒙的作用,影響疾病與健康,人們應該追求「不生病的醫療」,而造成相當的震撼。睽違多年,七十一高齡的他,再度用旺盛的生命力作見證,推出新作《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閱讀此書後令人非常欣喜,嶄新的觀念與我在臨床實踐上的經驗與省思不謀而合,教人不禁讚嘆:追求身腦和諧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新作中歸納了最新的科學研究與發現,透過東西方醫學的融合,闡明心靈與肉體無法分割。人們得以經由身心的平衡來提昇大腦腦波,達到延緩老化及維持青春的理想。這些論點與近年來心理學及神經生物學的發展相一致,讓我們瞭解到「大腦的作用機制」,不僅影響我們的健康,還主宰著我們對愛與幸福的感受。
  對於現代人最感困擾的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以及癌症,本書亦以獨到的見解,剖析其根本成因,同時針對現代醫學的不足,透過正確的飲食選擇、荷爾蒙刺激運動,配合呼吸與冥想,尋求補救之道。此外,作者還以數十項具體的方法,引領讀者輕鬆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進而達到防治疾病、增進活力、預防癌症的目標。
  《新腦內革命》是本您不能錯過的好書,它不僅是極佳的養生指南,更為我們帶來一項重要訊息:透過身體與心靈的修為,人們可以找到內在的覺醒與能量,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
龍合骨科診所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教學兼任主治醫師  游敬倫

內文1如何促進抗老化荷爾蒙分泌

老化來自生長荷爾蒙枯竭

我將連同自己的實踐方法在內,為讀者們一一說明。出生於一九四○年的我,今年七十一歲(編注:本書日文版出書時間為二○一一年)。測量身體的組成分析,得到肉體年齡二十八歲的結果,而外觀就如同各位在本書的封面所見。一位經友人介紹前來求診的女性患者,第一次見到我的時候如此反應:「七十一歲?不可能,騙人的吧!駕照借我看。」她看了我證件上的出生年後,才心服口服。

正常情況下,生長荷爾蒙在兒童時期應該旺盛分泌。這是一種刺激細胞生長的荷爾蒙,能增加肌肉、骨骼、大腦等的細胞數量。有了它的加持,孩子的頭腦和身體就可以不斷發育。人到三十歲,生長荷爾蒙的分泌會突然下降,和二十歲的時候相比,只剩下一半左右,到了四十歲,更只有二十歲的四成分泌量。

也就是說,一旦生長荷爾蒙不足,不論任何年齡,都會有新陳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智能低下、罹患癌症等風險。生長荷爾蒙的名稱與侏儒症的由來,讓人們長年誤以為這是兒童生長期才會需要的荷爾蒙,事實上,它與成人的老化、疾病都有密切關係。如果把老化說成是「生長荷爾蒙低下症」,那麼它的防治方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生長荷爾蒙的分泌來自「肌肉破壞」

成人因為某些障礙導致生長荷爾蒙停止分泌,治療上也必須補充生長荷爾蒙。這是全球通行的療法,也已經有超過六十個國家認定為保險適用項目。日本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在二○○六年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不過對象僅限「成人生長荷爾蒙分泌不全症」患者。像是交通事故等意外造成腦下垂體重大損傷,失去分泌生長荷爾蒙機能者,或是腦部惡性腫瘤,接受放射線治療影響生長荷爾蒙分泌等,極有限的個案方能獲得健保給付。

一代國際巨星伊莉莎白泰勒曾經為了長保青春容顏而注射生長荷爾蒙,能夠長期以此作為保養者,必須是家財萬貫,一般人實在負擔不起。如果資金不足,半途停止注射,人體反而會快速衰老。這是因為依賴注射補充以後,生長荷爾蒙不再自力分泌,造成機能極度低下的反效果。就像一味依賴交通工具代步,腰腿就會變得無力一樣,是所謂的「用進廢退」原理。停止外來的注射補充以後,身體無法自行分泌生長荷爾蒙,細胞數量一下子減少,身體就會在突然間急速老化。

正因為如此,生長荷爾蒙無論再怎麼神奇,我仍然反對注射補充(當然,罹患侏儒症,或成人基於治療的必要除外)。讓身體自行分泌足夠的生長荷爾蒙,而不必透過注射,才是理想的抗老化方式。只要善用身體的運作原理與大腦的活動特性,想要讓生長荷爾蒙源源不絕的分泌並非難事。重點在於掌握運動的訣竅,刺激大腦活動,讓它發出分泌生長荷爾蒙的指令。

刺激生長荷爾蒙分泌的必要動作,就是運動。

請讀者們回想第一章「肌肉是替換制,有破壞才有建設」的內容,這個章節提到,運動時別只是想著「鍛鍊肌肉」,而要抱著「破壞肌肉」的意識去運動,才能收到真正的功效。因為肌肉是替換制,要製造新的年輕肌肉,必須先破壞老舊肌肉不可。

肌肉一旦遭受破壞,大腦會做出「必須進行組織修復」的判斷,繼而分泌生長荷爾蒙,用來增加細胞數量,製造新的肌肉。

那麼,哪些運動能夠破壞老舊肌肉呢?

這麼做可以輕易破壞老舊肌肉

人體的老舊肌肉猶如梁柱或地基腐蝕而傾頹的小屋,又像是彈性疲乏的橡皮筋。想要將它徹底拆除,最有效的方法是施加重量壓垮它,或是使勁拉扯、搖晃它。以運動來說,從事舉槓鈴(barbell)之類的重力訓練最合適。做這類憋氣使勁的運動,必須持續三十至四十分鐘左右,每週二次。

NASA(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人,與日本甲組職業足球聯賽(J. League Division 1)的霸主鹿島鹿角隊,所使用的某種特殊運動機器。這種名為「加速度振動板」的機器,外型乍看很像是電動滑板車(segway),為帶有龍頭(握把)的站立型座台。使用者站上像體重計一樣的座台,座台便會高速振動,從各個方向拉扯或搖晃腰部以下肌肉。一身老化肌肉的人站上這台振動板不過三十秒至一分半鐘,隔天就會肌肉痠痛舉步維艱。雖然坊間也有類似的機器,不過振動方向單一,肌肉很快就習慣而失去效果。人體的肌肉呈現三百六十度分布,運動機器的振動方向或搖晃型態若不能做到變化複雜,就失去使用上的意義。

關於如何破壞老舊肌肉,我舉出舉槓鈴等的重力訓練,與NASA採用的加速度振動板。但其實,想要刺激生長荷爾蒙分泌,還有更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加壓式止血帶,甚至是不必借助以上這些機器或器具,只憑自己一個人的身體就能完成的運動(Slow Squat,緩慢屈蹲)


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點我購買※

一分鐘骨盆瘦身術:什麼!真的只要1分鐘!懶人專用骨盆體操

一分鐘骨盆瘦身術:什麼!真的只要1分鐘!懶人專用骨盆體操一分鐘骨盆瘦身術:什麼!真的只要1分鐘!懶人專用骨盆體操※點我購買※

一分鐘骨盆瘦身術:什麼!真的只要1分鐘!懶人專用骨盆體操※點我購買※

終於找到了!骨盆瘦身的最後一本書!
  在此為您送上在日本改變140萬人身體的暢銷著作-『奇蹟的體操』!

  懶得有理,瘦得輕鬆~
  讓你享受被議論『怎麼變瘦但完全沒在減肥』的成就感!
  體驗100倍的幸福感!戲劇性轉變人生的鑰匙。
  這是首推在廁所使用的骨盆操?!
  沒錯,只要配合平常上洗手間的頻率做體操就可以了~
  對付失眠、食慾高漲、姿勢不良也有用?!
  沒錯,讓你頭腦更清晰,不再過度飲食!
  日本富士電視台「早安電視」、TBS電視台「國王的BRUNCH」,以及人氣日本女性雜誌『MAQUIA』、『CREA』、『with』等媒體熱烈回響!
  無論在哪裡都能使用!超簡單!
  一次針對肚子、屁股、大腿雕塑的實用瘦身手冊;甚至能讓頭腦清醒,O形腿也能醫好!
  擁有輕盈體態,快樂生活的健康定本!
  【根本就是另一個人】體驗者的喜悅分享
  ◎4天減2公斤! 連胸部也長大了!(38歲.上班族)
  ◎感謝!肚子變平了!變身理想的自己!(21歲.舞者)
  ◎皮膚變光滑、臉變小、不需要花長時間化妝!桃花也跟著朵朵開!(22歲.財團法人職員)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推薦給「又想懶惰,但又好想瘦身」的人所讀的瘦身小書!
  抽不出時間做運動嗎?本書讓你學會運用生活中每個1分鐘小片刻,不必擠時間出來運動!持續累積,就會有驚人的成效!
  讓你能不過度減重,不須刻意節制食慾,就能感受輕盈!重點是,能瘦得健康,心情也愉快許多!
  簡單的骨盆體操+正確的操作方法=健康享瘦
  作者大庭史榔系統性整理多樣「短而美」,且針對不同部位與症狀的體操法,對失眠、改善體型、矯正駝背與胸部下垂,甚至是消除多餘的食慾感,皆有療效。
  有些患者甚至還因此治好了花粉症!
  幾乎所有的小毛病,都可以藉由作者所提出的骨盆體操,配合正確的呼吸方法與操作方法來改善!你可以藉此防止自己多吃、多喝,甚至能在「睡覺中」變瘦!
  男女通用的美麗秘訣
  大庭史榔認為:「美麗與年輕就是『身體取得平衡與活力』!」每天運用短短的時間,矯正歪斜體態,加上簡單的身體保養,就是「變美」的第一步!作者從各種小細節,讓我們注意自己的歪斜體態是怎麼形成的,重要的是,怎麼每天運用一點時間,靠自己矯正過來!讓我們走路間、坐下時也能一點一滴地變美!
  分門別類「倒轉10歲」的保養法
  如此迅速瘦身就見效,會不會產生皺紋?
  壓力大、燙染髮需求增加,髮量變得稀疏?
  常常在外奔波,雙腿疲累,姿勢也時常歪斜?
  失眠是減重的大忌!但又真的不容易睡著?
  作者大庭史榔教你找出穴道,只要注重好保養,
  不花半毛錢,只要一兩分鐘就可以「夢幻變身」!
  真心想減肥,就選這一本!
  ★不須飲食控制!
  強忍慾望,一輩子都不碰美食?這本書教你不再因為壓力過大,造成暴飲暴食或厭食!
  ★不需困難的運動!
  一週只做一次運動,反而讓肥胖、老化提早找上門。這本書教你從此遠離這個危險!
  ★不須擔心復胖!
  從頭腦、骨骼等內在根本改造,讓食慾恢復正常。這本書教你就算不做,也不再復胖。
  ★不用擔心半途而廢!
  看不見立竿見影的效果,要持續下去的確有難度!這不是你的問題。這本書教你如何快樂、愉快、不麻煩地簡單瘦身。
  「輕鬆瘦身」的祕密說不完!!大受歡迎的原因大公開!
  ○1邊吃!邊快速瘦身(1週2公斤)
  ○2從下半身瘦上來
  ○3不復胖
  ○4腳變長了
  ○5怕冷、肩膀痠痛、便秘、生理期不順也治癒了!連皮膚都變光滑
  ○6頭腦清晰、注意力集中!不再暴飲暴食!
  ○7更積極,愛情、工作兩得意!
  瞄準頑固脂肪,甩開糾纏吧!!
  身為赤坂整體院院長的作者大亭史榔,繼上一本著作《「早上兩分鐘」包你瘦》在日本受到廣大迴響之後,再度推出新作《一分鐘骨盆瘦身術》,果然又在日本捲起一陣「骨盆瘦身」風潮!能讓你實現想要的完美減重法!1分鐘骨盆瘦身術花不到你一分鐘,透過簡單的體操,就算吃得飽飽的,也能快速確實達到減重效果!
  從骨骼徹底調整,讓您變美,視覺上的轉變往往比實際減下的公斤數更令人驚豔。
  腿部線條修飾效果尤佳,彷彿換了一個人般地美麗變身。
  上半身的胸圍升級!臉部線條更緊實!浮腫的眼皮、雙頰的贅肉都不見了!
  眼睛變大、鼻子變高,臉部表情更加生動亮麗。
  曾被婦產科診斷為無排卵的女士,在骨盆矯正療程進行的同時,成功懷孕!
  有人因此揮別憂鬱症,健康地重新找回朝氣。
  連需要嚴格控管體重的少女雜誌模特兒們,都因此瘦身術幫助自己穿上小一號的衣服,且連O型腿也拉直了!
作者簡介
大庭史榔
  1960年生於東京。肢體保健治療師。曾任姿勢保健治療師專門學校(現東都修復學院)助理教授,現任赤坂整體院院長。專長為健康開發及肢體保健修復術。累積20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已造福超過5萬人。
  其高超技術及淵博知識獲得廣大患者信賴與支持。其中亦不乏女明星、偶像粉絲。並屢受電視、雜誌等媒體披露關注。
  著作有暢銷書《「早上兩分鐘」包你瘦》(三笠書房出版《王樣文庫》)。
  
目錄

◆實現「我想要的!」,完美減重法
◆效果超乎想像!切勿過度減重!
Part 1 只要「1分鐘」 效果令人驚豔!100 倍的幸福!戲劇性轉變人生的「鑰匙」就是這本書!
快速變身!從下半身瘦身!--小腹、屁股、大腿都瘦了!
腿變長了!屁股變翹&O型腿拉直 雙重效果!
「頭腦」更清晰,不再過度飲食!
「心」更積極,萬事都 OK!
立刻體驗&感受尺寸變小的效果吧!
為什麼矯正骨盆,就能瘦?
Part 2「根本就是另一個人」來自體驗者的喜悅與真實感受!
超滿意!穿不穿衣服,都對自己的身材充滿自信!
◆瘦了12公斤!話說我們變胖的原因
◆30年來都甩不掉的頑固脂肪,全消失了!
◆「外表」瞬間轉變的喜悅
◆不可思議!食量減半就滿足!
◆首次嘗試就成功的建議
水腫型肥胖、結實型肥胖、產後肥胖,以上全部適用
Part3開始!花1分鐘現在就動起來!首度公開!!1分鐘骨盆瘦身術
請遵守以下3項守則
地點首推廁所!為什麼
小小動作 大大含意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呼吸怎麼調整?
◆可以穿高跟鞋嗎?
◆腳的動作對嗎?
◆持續做到什麼時候比較好呢?
膝蓋痛、失眠…怎麼辦
◆消除膝蓋疼痛的體操
◆失眠時做的體操
讓減重效果更好的體操
1.緊縮骨盆的「第4胸椎體操」
2.消除空腹時的不安「第11胸椎體操」
3.改善體型的「重心後傾矯正體操」
Part4安心吃也變胖「魔法身體」的秘密筆者私藏!吃再多、喝再多也不胖的秘方
◆酒精排出的秘訣
◆睡覺也能瘦!「第7胸椎體操」
◆24小時持續減重!神奇穴道
美女們「邊吃邊瘦的秘密」
「一周一次」的運動習慣 小心會變胖!
Part5「男女通用」獨家美麗秘訣美麗的秘密就是「均衡」與「新鮮」
變胖的走法與變瘦的走法
坐下時要注意的事
桌子底下,偷偷減重!
分門別類「倒轉10歲」的保養法
◆光滑肌!「消除皺紋的穴道」
◆髮絲飄逸!「生髮按摩法」
◆泡澡好舒服「消除雙腿疲勞」
◆香甜睡眠的幸福!「熟睡體操」-快速消除白天累積的疲勞!
1天時程計畫表
結語 先做3天! 讓您一輩子擁有夢幻身材



一分鐘骨盆瘦身術:什麼!真的只要1分鐘!懶人專用骨盆體操※點我購買※

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做到死!:行為科學教你把身邊的腦殘變幹才

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做到死!:行為科學教你把身邊的腦殘變幹才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做到死!:行為科學教你把身邊的腦殘變幹才※點我購買※

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做到死!:行為科學教你把身邊的腦殘變幹才※點我購買※

讓庸才成為你得力的左右手,讓你該做的事只剩下1/3
  想要工作輕鬆,你一定要懂得如何帶人!
  日本行為科學第一人,告訴你帶人的訣竅!

  ★Book Express商業書年度排行榜第1名
  ★日本亞馬遜四顆半星推薦
  ★2011年上市後,持續盤據日本各商業書暢銷排行榜至今
  ★暢銷突破100,000冊

  帶人的關鍵是「行為」,而不是「心」!
  你沒辦法改變別人的態度和個性,但是你可以改變他的行為!
  善用行為科學,讓你輕鬆教會別人做事,工作頓時減量!
  行為科學的重點,是將焦點放在人的「行為」。
  它是一種以數據為基礎,分析人類行為的科學管理方法。
  無論是誰、在何時或何地使用,都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
  不管是交代部屬做事、帶領團隊工作,或是與同事一起分工合作,
  行為科學都能讓你輕鬆教會別人,讓每個人都成為你的得力左右手,該做的事情少掉一大半!
  職場上的好老師,就會是成功的領導者!
  學會「教的技術」,讓你不管是誰,也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做!
  ◎所謂的「教」,就是引導對方做出你想要他做的行為。
  ◎想要讓人完成工作,就要讓他了解透過這樣的工作能得到如何的成長。
  ◎教的內容,要分成能夠回答的「知識」和能夠去做的「技術」。
  ◎教的方法,一定要能非常具體的呈現。
  ◎每次只教三件事,不必做的事情,也要告確實告知。
  ◎稱讚很重要,它是讓人持續進行的重要動力。
  ◎可以訓斥,但你不能生氣,因為憤怒只會讓人的「行為」跟著消失。
  ◎只要能夠持續保持良好表現,就算結果不佳,也要給予好評。
  本書介紹的行為科學管理方法,
  將讓圍繞你身邊的平凡人,成為你得力的左右手,讓你該做的事只剩下1/3!
  無論你是
  ◎第一次擔任主管,不知道如何教人。
  ◎部屬不成才,苦於不曉得如何培育人才。
  ◎下屬總是無法獨立作業,老是得耳提面命。
  ◎擔任小組組長,組員做事老是不如我意,到頭來自己全部包辦。
  ◎交代同事做事,最後卻搞砸了,一切從頭來過。
  55種教法,讓你不再因為帶人沒帶好,整天焦慮、生氣、嘮叨!
作者簡介
石田淳
  研究日本行為科學(分析)管理的第一人。社團法人行為科學管理研究所所長、株式會社WILL PM International創辦人、社長兼執行長、美國行為分析學會(ABAI)會員、日本行為分析學會會員。
  作者曾前往美國,學習以科學方法分析人類行為的行為分析學和行為心理學。這個方法獲得包括美國太空總署和波音公司在內的六百多家公司採用,在美國的企業界創造出絕佳的成績。
  返回日本後,作者將這個方法改進為「行為科學管理」。這個既科學且實用的管理方法,不討論任何精神理論,而是將焦點集中於人的「行為」,在短時間內,便能讓公司內八成的員工從「庸才」搖身一變成為「英才」,大受企業主和第一線的主管歡迎。目前,作者除了擔任日本各大企業的顧問,協助解決人才培育和組織活化的問題,同時還舉辦研討會或公司內的研修課程。企業界之外,作者還活躍於教育和體育界。截至目前為止,已指導超過六百家公司和一萬名以上的上班族。
  本書將石田式的「教法」加以整理匯集,書中介紹了基本的人才培育方法,這些都是根據行為科學管理和石田本人的親身經驗所創造出來的。
  其他的作品還有以組織管理為主題的《原來這樣做才有效》、《想辭職?再等一年!》(Magazine House)、《組織大幅改變的「最大報酬」》(日本能率協會管理中心)和《超級下屬管理學》(Index Communications),以及自我管理的暢銷指南《絕對做得到的持續術》、《超級實踐力》(三笠書房)和《用行為科學改變人生》(Forest出版)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教」之前必須知道的事01行為科學中「教」的技術
02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行為」,而不是「心」
03什麼是「教」?
04無論是小孩或大人,都希望獲得認可
05不要一開口就談工作
06離職率和溝通的程度成反比
第二章  上司應該做的事07掌握下屬的工作動機和目標
08讓對方了解你人性化的一面
09討論自己的失敗故事而非成功經驗
10使用「教的技術」,就能夠縮短培育人才的時間
11培育人才其實很簡單
12如何了解下屬的煩惱
13在認定是下屬的錯之前,請先反省自己
第三章  你能為下屬做的事14將教的內容分為「知識」和「技術」二種
15請回想一下你如何要孩子幫你跑腿?
16徹底「分解」優秀員工的工作狀況
17了解下屬知道什麼?能夠做什麼?
第四章  怎麼教?18以具體的語言指示或指導下屬
19具體告知下屬應該採取的行動
20小心使用在公司內經常說的話
21優秀的領導者擅長翻譯
第五章  教到哪裡?22將目標換成具體的「行為」
23在達成長期目標的過程中,設定短期目標
24無論是要教導或指示,每次僅限三件事
25製作「不必做」清單
26除了份內的工作,也要教導下屬工作的意義和全貌
27不要相信「我懂了」這句話
28將「理解」轉變成「能夠」所需的支援
第六章  稱讚很重要29利用考滿分的成功經驗支持下屬成長
30培養「思考能力」也需要分解行為
31為什麼需要「稱讚」?
32如何「強化」行為?
33給不擅長稱讚下屬的主管的建議
第七章  「訓斥」和「生氣」是不同的二件事34為什麼可以訓斥,但是不可以生氣?
35訓斥他人時,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36重點在於誰負責稱讚和訓斥
第八章  為了讓下屬保持良好表現37拋棄動機的神話
38「強化」教學內容,讓下屬繼續保持
39計算行為的數目,給予正確「評價」
40利用定期回饋完成指導
41你能夠把工作交給下屬或新進人員嗎?
42慎選「強化」的行為
第九章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43面對任何下屬,「教法的基礎」都一樣
44年長的下屬
45二度就業的員工
46因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而煩惱的新進人員
47優秀的員工
48兼職和派遣人員
49外籍員工
第十章  教導的對象人數較多時50在下屬的大腦中畫空格
51為什麼要寫?要寫些什麼?
52石田式研討會的法則
53提高學習效果的九種方法
54讀書會等活動的流程安排
55活用照片和圖片
結語


前言
其實我也曾經是個無能的主管
  我接下來將要介紹的內容,是因應眾多主管的需求而寫。
  無論是演講、研討會或企業研修,每當我有機會接觸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或主要幹部時,總會看到許多人為了指導或培育下屬而傷透腦筋。他們要不是覺得下屬的表現無法盡如人意,要不就是覺得怎麼教都教不會。
  尤其是年紀較輕的主管,經常表示自己因為下屬始終聽不懂自己的意思,而大發雷霆或感到煩躁不安。
  而資深的主管則深受自己和下屬之間的年齡差距所苦。
  此外,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管理者,都有不少人認為下屬之所以做不好工作,原因是出在他們身上。因為他們不夠認真或缺乏幹勁。
  我也看到不少主管因為懷疑下屬的不成才也許是自己造成的,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各位認為下屬之所以不成才,責任應該在負責指導的「主管」?還是負責學習的「下屬」?如果從我接下來要介紹的「行為科學管理」的角度來看,二者都沒有責任。
  這單純只是因為負責教的人不知道怎麼教而已。
  目前有不少企業將教育下屬的責任,全都推給直屬主管,而主管也只能靠個人的能力和力量教多少算多少。如果主管不知道該怎麼教,下屬的表現自然無法讓人滿意。
  就連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教育下屬培育人才。
  在我還是個上班族時,第一次成為別人的主管,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我只是簡單進行了二、三天的職前訓練,就告訴新進員工「剩下的你們自己做,有不懂的來問」,之後就結束教育訓練。
  等到正式創業之後,我也只告訴員工設定的目標,要他們盡力而為。完全沒有詳細說明工作的方式或提供更精確的指示,更不要說向他們說明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或這麼做的意義何在。
  如果他們問我做不到的話該怎麼辦,我只會告訴他們就算熬夜也要做出來。
  這根本是典型的「無能主管」的作法。如果我是下屬,應該早就辭職了吧!
  而事情果然真的發生了。某一年夏天,一口氣有十名員工要求離職。
  因為這件事,我才發現自己的管理有問題,之後在翻閱各種有關管理的文獻時,才找到美國這套根據「行為分析學」發展出來的管理方法。
  目前這套管理方法在歐美有超過六百家企業和公家機關使用。我為了因應日本人的商業習慣和價值觀,稍加修正成為「行為科學管理」。
  行為科學管理最大的特色,就是將重點放在人類的「行為」。
  公司的經營成果是來自於所有員工的「行為累積」,如果想要改變這樣的結果,只能改變員工的「行為」。
  反過來說,只要能夠改變員工的行為,就能夠得到預期的結果。
  「員工不成材」有很多原因
  接下來,我將針對培育或教育下屬之所以困難的原因加以說明。
  首先是因為大家至今仍根深蒂固地認為「工作不應該是別人教你,而應該是自己偷學」。
  現在應該有不少身為主管的人,都曾經聽過他們的主管或前輩說過類似的話,你或許也曾經聽過。因為你的主管或前輩從來沒有逐步教導你認識工作的內容,所以你也只能用同樣的方法教育你的下屬。
  其次,是因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產生了極大的改變。
  在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經濟充滿活力,隨著人口增加,消費逐漸擴大,只要新產品上市就一定會有銷路。
  這時候企業需要的是能夠服從公司命令、認真工作的員工。
  但是現在呢?無論是企業或家庭都物滿為患,消費型社會已經發展成熟,為了因應這樣的現象,近年來第一線的員工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必須及時提案或解決問題。
  此時,企業需要的就是具備獨立思考和領導能力的人才。但是因為主管也必須顧及自己的工作表現,所以根本沒有時間教育下屬。
  第三個原因就是員工價值觀的多樣化。
  生長在物質充裕時代的人,價值觀之多變超乎上一代人的想像。舉例來說,以前的員工會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但是對現在二十幾歲的人來說,想要賺更多的錢只是眾多價值觀中的一種,這樣的想法使得主管、資深員工和新進員工間因此產生「代溝」。
  此外,在講究寬鬆教育的時代,連考試結果都不再排名次,孩子無法培養出競爭的精神,因此利用競爭來提升業績的管理方式就行不通了。
  因為這些原因,所有主管都必須學習以往不受重視的「教」的這門技術。
  每個人都能學會「教的技術」
  「行為科學管理」的另一個特徵,就是無論是誰、在何時或何地使用這個方法,都能夠創造出同樣的效果,也就是說和管理者的素質無關。
  這個管理方法的基礎「行為分析學」,是一種根據大量的實驗數據導出的科學理論,因此才可能重現結果。
  由於一般的管理方法,幾乎都是以優秀的管理階層本身的經驗或高人一等的社交手腕為基礎,一般人很難模仿這種所謂的成功哲學。
這就是「行為科學管理」與其他管理方法最大的不同。
  由於引進「行為科學管理」,讓敝公司的業績以驚人的速度大幅成長。對於請我指導員工研習或擔任顧問的企業,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行為科學管理」對於本書的主題──教育、指導和培育也非常有用。因為「教」是為了讓學習者學會你所期待的行為,或將行為改變成符合你期待的行為,以創造出學習的成果。「行為科學管理」改善「行為」、提高效果的know how,可以應用在教育、指導和培育等各方面。舉例來說,只要運用行為科學管理這個聚焦在「行為」的方法,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棘手的「稱讚」或「訓斥」等行為,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本書即將介紹的管理方法,是將重點放在下屬的「行為」,透過更確實有效的指導,將他們培育成可靠的戰鬥力。
  即使是情緒容易激動或經常感到焦慮的人,只要聚焦在「行為」,就可以解決這些惱人的問題。
  此外,讀者中或許有人無法從培育人才這件事中找到樂趣,但只要使用本書介紹的方法,應該就會覺得「看著一個人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
  以前大家都說一家公司八成的業績,是由二成的員工創造出來的。也就是說,企業是由二成的「英才」和八成的「庸才」所組成的,而「行為科學管理」則能夠將剩下的八成「庸才」培育成「英才」。
  你只要運用本書磨練你的「教法」,就能夠讓這八成的「庸才」在短時間內明顯成長。
  此外,本書還有一項特徵,那就是從任何一頁開始讀起都沒關係,所以就請各位從感興趣的地方開始讀吧!
  讀完本書之後,在指導或培育下屬時,如果還是有疑問,可以隨時參閱本書。
  能夠培育人才的人,才能夠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現在就請大家開始閱讀吧!
行為科學管理所所長 石田淳
結語
未來企業的價值觀和理念將會變得無比重要。
  此時,不只是組織的領導者,各部門的幹部和組織內的所有成員,都必須要有不可動搖的信念與韌性。
  因此,「培育人才」就成了重要的關鍵。
  該如何認同自己公司的理念?該向主管或先進學習什麼?該將什麼傳承給自己的下屬和後進?又該如何將這些訊息傳達給顧客和合作夥伴?
  對於未來的領導階級而言,「教的技術」將會越來越重要。
  行為科學管理為了能夠仔細觀察並分析所有行為,在簡潔告知下屬的同時,還會進行「行為測量」、「回饋」和「強化」等細部補強。因此,有人懷疑這麼做會不會培養出依賴的下屬?
  但其實這是個大誤會。
  這個方法的目的,是在培養能夠設定目標、主動工作,同時能夠靠自己思考和行動的自立型人才。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這一天日本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這場堪稱是前所未有的災難,對日本造成莫大的傷害,連帶引發的核爆事故,以及嚴重影響日本國內和其他國家的各種經濟問題,改變了所有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人生觀和工作觀。
  「我為什麼要工作?」「這真的是我想要做的事嗎?」「只要想怎麼賺錢就夠了嗎?」各位讀者應該也有所發現,並重新開始思考許多事吧!
  我尤其強烈感受到「人是無法獨力完成任何事的」。
  原本大家都因為厭倦家族的羈絆、鄰居間的互動和同事間的心靈交流等理所當然的人際關係,只想獨自享受富裕的物質生活,卻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讓日本人再次體會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我認為這除了是一種危機意識,同時也是一道希望之光。
  人為何而活?
  我相信生存的基礎是「教育」,也就是「人才培育」。
  培育人才的過程當然是充滿辛酸,但是能夠看到一個人有所成長且賣力工作,將會是無比的喜悅。
  而且能夠親眼看到自己培育的人有所發展,要比自己工作有成更讓人感動。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從事這份工作的原因。
  我讓下屬不斷累積成功的經驗,藉此讓他們做出我希望他們做出的行為,就好像指導馬拉松選手跑步技巧的陪跑教練。
  藉由這樣的教法,有一天一定能夠讓下屬成為一個具有思考和行動能力,並能夠有所成就的人才。
  希望本書能夠大幅提升各位「教的技術」,培育出更多的人才。同時也能夠藉由這樣的經驗讓自己成長、強化自信,並且充分體會培育人才的喜悅和充實感。
  最後我要感謝協助本書出版的木村美幸小姐,以及Kanki出版公司的谷內志保小姐。
  同時對於那些為了協助下屬和後進有所成長而購買本書的讀者,我也在此表達誠摯的謝意。
石田淳
內文1第一章 「教」之前必須知道的事

02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行為」,而不是「心」

  「無論怎麼教,業績就是毫無長進。」
  「我明明教他了,他卻怎麼都做不好。」

  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你的「教法」不適合對方。也就是說,你無法引導對方做出你希望他做的事。

  然而大部分的主管和資深員工都會認為,問題是出在下屬或新進員工的「心」。

  因為他們「被寵壞了,缺乏毅力」、「缺乏對工作的熱情」或「得想辦法改一改優柔寡斷的個性」等。

  主管認為下屬或新進員工的表現之所以不如預期,是因為他們的個性或精神狀態。如果不改變這個部分,就無法解決問題。

  但是我必須說,只要你這麼想,就很難解決問題。因為毫無心理學或精神醫學專業知識的上班族,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工作,誰有辦法可以矯正下屬或新進員工的「心」?

  我想藉由本書讓大家知道「行為」的重要性。

  觀察並分析你的對象,也就是人的「行為」,當對方做的事符合你的期待時,就想辦法讓他繼續做;如果不是,就想辦法讓他做對。

  將重點放在「行為」並加以改善,一點都不難。行為科學管理的基礎「行為分析學」,從一九三○年代初期起,便以「這個人為什麼會這麼做?要如何才能加以改變?」為主題,進行大量的實驗和研究。

  只要運用這種經由實驗得到的科學方法,任誰都可以解決或改善問題。


03什麼是「教」?

  無論是在職場或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教」這個字。例如「教人工作」、「教人讀書」、「教人做菜」、「教人打高爾夫球」、「教人使用工具」或「教人如何抵達目的地」等。而教別人做某件事,或讓別人教你做某件事,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那麼,我要問各位一個問題:「在職訓練時教新進業務員基本技巧」、「數學課教學生計算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和「教第一次漢堡做失敗的丈夫正確的做法」,這三種不同的「教」有什麼共通之處?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而我的答案是:所謂的「教」,就是引導對方做出你希望他做的「行為」。
  為新進員工舉辦在職訓練時,講師會教授符合商業禮儀交換名片的順序、如何打招呼博取對方的好感、傾聽對方說話時如何回應,以及如何詢問顧客的需求等各種「行為」。

  上數學課時,老師則努力讓學生了解求取體積和面積的公式,並學會如何正確計算的「行為」。
  在廚房裡,妻子站在丈夫身旁,確保他每一步都做出對的「行為」,例如洋蔥沒有炒焦、將材料混合後攪拌到產生黏性,或者在幫漢堡肉翻面時沒有弄壞形狀等。

  總而言之,我認為的「教」,就是讓對方學會你希望他學的行為、做對你希望他做的行為,或改變錯誤的行為,也就是讓學習者學會你希望他會而他不會的行為(例如記住計算球的體積公式,因應須要加以使用),或是將錯誤的行為(例如以大火炒洋蔥[結果炒焦了〕)轉變成正確的行為(以小火慢炒)。

  此外,一般人提到「行為」時,大多會聯想到活動身體做出動作,但是行為科學則將理解、記憶和思考都歸類為「行為」。

  如果以「行為」這個關鍵字為中心,重新檢視「教」──這個以往我們從不深入追究它的意義,只是理所當然地使用的字,應該更有希望解決長期困擾大家的各種有關「教」的問題。

  當你在教別人做某件事時,請務必記住:「引導對方做出你希望他做的行為」這句話。


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做到死!:行為科學教你把身邊的腦殘變幹才※點我購買※

十面講堂:風景、旅遊、人文攝影全攻略

十面講堂:風景、旅遊、人文攝影全攻略十面講堂:風景、旅遊、人文攝影全攻略※點我購買※

十面講堂:風景、旅遊、人文攝影全攻略※點我購買※

有一種嗜好能讓你看見全世界,
並且忠實地把它永恆的記錄下來,
那就是—攝影
  【一分鐘瞭解本書】
  要學好風景攝影,除了具備基本的相關知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懂得「變通」、「活用」手中的器材以及「因應」大自然的天候變化。《十面講堂—風景、旅遊、人文攝影全攻略》將超級帶課攝影名師「十面埋伏」課堂講義的精華,全部一口氣集結於本書當中!
  《十面講堂—風景、旅遊、人文攝影全攻略》完整收錄「十面埋伏」老師十年來所累積的教學經驗與技法,徹底剖析天候、潮汐、季節、主題的判斷方式,並且針對如何善用攝影三元素「光圈」、「快門」、「ISO」,提供一系列的範例與建議。此外,更針對「數位黑卡」、「一秒測光術」、「構圖十招」、「構圖之外的十個重點」等進階拍攝技巧,提供最全面的實例教學。
  為了回饋老師的學員與讀者,更是針對著名的「東遊記」—東部10景攻略、「西遊記」—西部15景攻略、「三高之旅」—高鐵高捷高雄10景攻略,提供了詳盡的解說與教學。
作者簡介
【十面埋伏】 蔡志雄
  我不在回家的路上…
  就在往攝影的路上…我是十面
  十面埋伏 蔡志雄 老師
  經歷:
  數位視野鐵人攝影大賽評審、布列松攝影大賽評審、台北攝影獎得主、FAMI會員國全球攝影大賽第一名、保生文化祭海峽兩岸攝影大賽金牌、攝影家手札藝廊版主∕攝影班講師、DCView數位視野評議委員∕攝影班講師、CANON數位單眼系列∕5D Mark III專業講師、布列松攝影學院∕攝影班講師、攝影學園∕十面講堂講師
  現任:
  十面攝區 攝長:承辦國內外攝影旅遊各項活動,專攻風景、人文、廟會、寫實街拍等題材,為各公家單位、上市上櫃公司等大型企業爭先邀約的超人氣攝影講師!
目錄

Ch.1 十面藝廊
大疆南北走一回 北疆禾木村
大疆南北走一回 南疆石頭城
正面衝擊 炸寒單
鏡像倒影 自由廣場
拂曉出擊 阿里山櫻花
萬丈光芒 夢幻二寮
火光四射 四川鐵水龍
雲且留住 雲南元陽梯田
日出而作 歸
遊牧風情 大眼瞪小眼
Ch. 2 十面講堂
序—抓住攝影的樂趣,找回您最初的熱情
攝影三元素︱光圈、快門、ISO運用
認識曝光補償、焦段、測光、黑卡、數位黑卡的運用
簡易觀測氣候、算準潮汐掌握拍攝時機
晨昏夜曝一秒測光術
Ch. 3 十面攝區三大風景路線攻略
東遊記—花東縱谷12景攻略
西遊記—西部15景攻略
三高之旅—高鐵高捷高雄10景攻略
Ch. 4 攝影學院
攝影的尊重及禮讓
拍攝技法運用.風景旅遊篇
拍攝技法運用.人文記實篇
構圖十招
構圖之外的十個重點

編輯推薦
  風景、人文、晨昏攝影,是許多攝影同好特別鍾情的拍攝主題。許多影友亦時常會揪團一同到各大知名景點旅拍、衝景與練功。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經常到了拍攝景點,才發現來的時間不對,面對高反差的場景不曉得要如何設定光圈、快門以及ISO感光度,也不曉得要透過黑卡或是疊圖的方式來消除明暗差異,甚至在一片漆黑的現場,連對焦都無法順利合焦。
  其實,風景攝影真正的難度,除了攝影者本身器材的選擇、構圖等拍攝技巧的磨練以外,更是需要學習如何來觀測天候、潮汐與判斷各季節合適的拍攝主題,並且藉由使用「抽」黑卡、包圍式曝光疊圖法、探照燈補光等方式來有效控制場景的明暗差異。除此之外,更是要懂得如何靈活應用ISO感光度、光圈、快門速度三元素的變化與搭配,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計算出最正確的拍攝參數,把握機會完美捕捉與創作心中想要的影像。
  攝影,真的只要買對器材、挑對天氣就夠了嗎?跟著十面老師,您將徹底瞭解最快速的「晨昏夜曝一秒測光術」,學習到最精準的「黑卡、數位黑卡操作手法」,洞悉最實用的「三大風景路線攻略」。更重要的是,您將能夠理解「ISO感光度」、「光圈」、「快門」的靈活搭配,因應各種不同的場景,使用不同的設定參數,用最確實的拍攝方式,把眼前的景象根據自己的意圖完美地表現出來!
  有了本書,您將能夠打破過去對於攝影的觀念與限制,徹底提昇風景攝影的技法。身為衝景狂熱份子的我,看了本書,也不禁想要嚐試各種嶄新的拍攝技法,挑戰更高階的創作!
尖端出版 DCPlayer數位玩家攝影網
攝影阿甘 PhotoGump


十面講堂:風景、旅遊、人文攝影全攻略※點我購買※

一代宗師(王家衛功夫美學限量珍藏版)

一代宗師(王家衛功夫美學限量珍藏版)一代宗師(王家衛功夫美學限量珍藏版)※點我購買※

一代宗師(王家衛功夫美學限量珍藏版)※點我購買※

兩岸三地獨家版本,限量珍藏。
  精選獨家劇照、獨門專訪、金獎設計師王志弘設計。

  王家衛團隊真功夫演出,極致的美學、真誠的武學、華人功夫電影新境界,透過紙本,華麗演出。
  王家衛真功夫打造十年代表作、2013年柏林影展開幕大片
  以八極、八卦、形意、詠春四大拳派,勾勒出民國風雲時代
  百大宗師齊聲推薦,不僅看招,更看深遠的功夫之意
  封面設計說明
  方背硬殼穿線精裝。
  硬殼裱紙瑪芬紙,140磅,書封方形面積打凹,書背中英書名打凹。
  封面相片以16*10.8cm日本銅西紙(420磅)四色印刷加金色。背膠黏貼凹處坎入。
  書名印刷在相紙照片上,保留傳統手工感。
作者簡介
王家衛
  1958年出生上海,五歲時移居香港。1988年推出首部電影《旺角卡門》。1990年執導《阿飛正傳》分別獲得首座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之後又以《重慶森林》第二度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1997年以《春光乍洩》榮膺法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成為該獎項的首位華人得主,奠定其國際級導演的地位。近年再以《花樣年華》及《2046》在歐美橫掃多個電影獎項。2006年獲邀出任第59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主席,也是首位擔任該職的華人導演;同年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表揚他對電影產業的貢獻。2007年首部英語電影《我的藍莓夜》(My Blueberry Nights)獲邀為坎城電影節開幕電影。
  2008年獲頒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遠見獎」,作品備受國際肯定。
設計者簡介
設計師 王志弘
  1975年生於台北。1995年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畢業,2000年成立個人工作室,並先後於2008年、12年與出版社合作,自創INSIGHT、SOURCE書系,以設計、藝術為主題,引介如佐藤可士和、荒木經惟、原研哉、草間彌生、橫尾忠則等人之著作。
  設計作品曾六度獲台北國際書展金蝶獎之金獎、香港HKDA Design Awards葛西薰評審獎與銀獎,並入選東京TDC。
目錄

一、我的宗師之路 文/王家衛
二、本事:風雲一代見宗師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條街到一個時代。
三、拳派:動亂不安的民國 北拳南傳的武林  形意、八卦、八極、詠春。四大拳派、勝負難解。
四、人物:宗師背後的宗師們  吳彬(武術總教練)王世泉(八極拳指導老師)王滿成(劇組醫學顧問)陳勳奇(武術指導)張叔平、邱偉明(美術指導) 梁朝偉、章子怡、張震……等,一代宗師背後的高手們話宗師。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輸了,就倒下,贏了才能站著。
五、我看的是意,不是招 王家衛vs.張大春  武學千年,勝負都是過眼雲煙。
附錄:演職員表


關於本書
  為什麼武術叫功夫?功夫其實就是時間。
  王家衛從李小龍的師父葉問這一人開始,踏上追尋宗師之路,最後他感興趣的已經不是一個人,也不僅是一條街,而是一整個時代。
  拍攝《一代宗師》前,王家衛到處拜訪民間宗師,問武學絕招,一位宗師告訴他:所謂絕招,就是把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把事情做到極致,這也是王家衛拍電影跟許多中港台導演不同的地方,即使花了16年時間醞釀籌備拍攝,但在電影即將出場前,他還是謹慎地說:「我們是盡了力,但是不是極致,我不敢說。但我願意這個是開了一個門,或者是起了一個頭。我希望有人繼續走下去,因為這條路太遠了。」
  王家衛致力投入功夫文化、武俠脈絡感動許多人,功夫界的宗師、各路英雄好漢,在得知王家衛想拍的不是一般只講效果噱頭的功夫片時,都願意不計酬勞不談形式,投入其中。
  而出版這本書,也不是想作一般電影書。我們不只想花絮一部電影、參與一場熱鬧,而是想用準確的形式記錄導演走過的這條宗師之路,傳達動態影片中需要靜思的內容。不但精選出紙本獨有的劇照、並邀請電影顧問張大春與導演獨家訪談,並找來金獎設計師王志弘擔任全書設計。為求精緻,採限量不再版生產。戮力將王家衛團隊的真功夫演出、美學和背後真誠的武學思想,透過紙本重現。
內文1我看的是意不是招----張大春專訪王家衛

我們在意的不是一招一式,我們在意是整個武林。

Q1.在你2003年構思籌拍《一代宗師》前,似乎沒有以葉問為主角的電影,你對他最感興趣的,除了他是李小龍的師傅以外,還有甚麼?

A1.葉問這個人我是看一個視頻認識他的,那個時候網路還沒那麼流行,所以沒有所謂的網路視頻可以看,我看見的是一個磁軌拍下的影片,那個磁軌是葉問的兒子葉準在他死前三天所拍的,在這個視頻裡面,我看見一個老人家,就是葉問,在他死前三天,突然把打詠春拳的那個木人樁拿出來,他有一八零八重招式,一個人就在客廳那邊打,穿著一身睡衣,整個過程裡面有一下特別觸動了我,他打著打著就停了,你可以想像,第一個可能他可能年紀大了,那時候他生病,打不下去了,另一個可能是他忘記招式了,所以就在那邊頓了一下,那個背影很動人,後來他就繼續打下去,當時我就特別好奇為什麼那個人要做這件事?有一個說法,李小龍在成名之後回香港,跟他見過面,葉問那個時候生活不太好,李小龍便向他要這套拳,希望他拍下來,並承諾給他一筆很大的代價,但是葉問拒絕了,他說這個東西若要留,我要留給所有人,不能單給你一個。我在想,他這樣一個人到了生命最後的關頭,突然要兒子拍下來,他的用意恐怕就是這一點,他知道這個東西可能會失傳,希望用最後一口氣做完這件事,這個是最打動我的。所以我從那一天開始,就認為如果要拍這個人,我要講的故事就要講出這一點,為什麼他要用最後一口氣把所學的東西傳出去。

Q2.你拍《一代宗師》特別花功夫,我們知道「功夫」這兩個字也有時間的意思,那麼你在甚麼地方特別花功夫?關於這個片子最費工夫的內容是甚麼?

A2.我想你是創作的人應該很了解,我們都是好奇的人,一開始時你會想講一個自己的故事,從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說起,我小時候所住的那條街,本身就有很多武館,但是小時候那個武館我們從來不去的,因為父母不讓去,因此你會感覺那是個很神祕的事情,我當時的想法是,這條街上面臥虎藏龍。我們開始調查葉問身世,研究要怎麼拍這個人?怎麼才稱得上一代宗師?他經歷了甚麼?我們漸漸發現他經歷了非常動盪的年代,經歷了光緒、宣統、民國、北伐、抗日、內戰,最後到香港,所以我們了解到,他的故事其實就是民國的故事,所以故事不再單只是講一個人,你現在要講的是一個時代,那個功夫就大了。

Q3.我覺得你可以更清楚地再說說,我雖然也參與了一部分故事,但在我沒有參與的很長一段時間,你似乎花了很多功夫,包括你更早就到各個門派去找師傅,這個事情可否再講一講,大概去了哪些地方?見了哪些人跟師傅?

A3.我們一開始其實就是從香港找,我做的第一個研究,是透過一個女中醫,這個女中醫特別有趣,她本身就是一個武術家,但是職業是中醫,她本身學螳螂拳,她出版過一本書,書名就叫《香港早期的宗師》,就是寫武林,裡面有所有那些早期的、我們聽過的有名拳師,那些當年在香港教拳的拳師。我去拜訪她,發現她有一整套的《新武俠》雜誌,這雜誌就是我們小時候看的,它裡面不單只是講武術,更多的是武林的八卦,裡面有宗師們的照片,其實我們看重的不單只是文字,圖片資料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發現當時香港的宗師,除了本地的、廣東的、南派的、南拳的,其實還有一大堆是從中國北方來的,北方有太極、形意、八卦這些門派,那麼多門派看下來,我必須要做決定,我不可能只講詠春拳了,我胃口變大了,所以開始找更多材料,但是單在香港找沒甚麼意義,要講那個故事要講民國,源頭應該從中華武士會開始,就是從中央國術館成立開始。我開始做一個大計劃,先從北京開始,我需要找一個非常可靠的帶路人,因為武林是一個很複雜的構成,每一個門派都有不同的成分在裡面,我不是一個武林中的人,不知道誰好誰不好。後來我找了吳彬老師,吳老師是中國武術隊的,一個教父,他是帶北京隊的,對武林基本上很熟悉,也很熱心。他替我一個一個介紹,最後我決定從形意、八卦下手,因為這是所謂的上山門,我們找到中華武術會的李承意,他本身就是學形意拳的,形意跟八卦是一家,另外因為我們的故事在東北,我們就想把八極加進來,主要是當時我見了劉雲橋,他是八極的,現在的張震角色(一線天)基本上是以劉雲橋為藍本發想的。

Q4.據說有很多拳師在訪問的過程中,想收你為徒,認為你很有資質很有根柢,你有動心過嗎?

A4.沒有。第一,我知道要拍這部電影,不能屬於哪個門派,我必須要用很中立的角度。還有,很多觀眾跟我們一樣,對武林是不懂的,因為不懂,所以就站在門外看進去,我認為這是比較合理的觀點,第二,每當我到一個門派,碰見有趣的老師,我就請師傅教我一招,我想一招就夠了,救命的一招,結果發現,沒有甚麼絕招,能用的就是絕招,用的好就行了。

Q5.你的意思是,你請師傅指出最拿手的或最能夠幫助人死裡逃生的招數,但他們認為連這種步數都沒有?一個都沒有?那在電影裡怎麼表現?

A5.有一個老師傅講得很好,他說「所謂的絕招,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你要是每天都練一手,這一手是你最熟悉的一手,每天練它,做到極致,那這一手就是你的絕招。

一代宗師(王家衛功夫美學限量珍藏版)※點我購買※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點我購買※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點我購買※
如果《正義》鍛練了你的思辨能力,
那麼,《錢買不到的東西》將讓你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
  當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愈來愈少,
  我們面對的,不只是財富的分配不公,
  而是必須去思考市場的極限,以及我們要選擇怎樣的人生!
  當每樣東西都能買賣,是否有錢就有了天壤之別?
  當生命中各種美好事物都被標上價格,事物的價值也跟著變質了?
  三十年前,沒有人認為:
  囚犯只要付費,就可以升等住進好的牢房;
  病患只要多付費,可以獲得醫師的手機號碼,全年無休醫療諮詢;
  役男不想當兵,政府可以花錢請外國傭兵去打仗;
  富國的獵人只要付費,可以射殺瀕臨絕種的非洲黑犀牛。
  然而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真。
  金錢交易的市場機制,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面向,大舉侵入了原本非屬市場的領域。從健康醫療、教育、法律、政治到人際關係,一旦事物變成了「商品」,就會失去某個很重要的「什麼」。過去我們不曾關注過這個問題,但也許這個「什麼」,正是建構一個美好社會所不可或缺的。
  桑德爾教授提醒,我們應該自問:世上有什麼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不該用錢去買的?我們也必須決定,應該以什麼樣的價值來管理社會及公民生活的各領域。當今的市場機制已與道德脫鉤,而我們需要將兩者重新連結起來--面對金錢的蔓延,我們必須選擇,如何劃定正義的防線,以守護我們都渴求實現的美好生活!
作者簡介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哈佛大學教授,也是世界級的學者,曾獲得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以及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特別成就獎。
  他在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02至2005年,擔任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的委員。一九八○年代,他在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論辯中,成為擁護社群主義的代表人物,因而廣為人知。
  歷年來,他獲邀至世界各地講學,曾於巴黎索邦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於牛津大學的坦納人類價值講座講學,也是英國廣播公司2009年里斯講座的講者。他以另類方式所教授的大學課程,為人津津樂道,其中「正義」(Justice)這門哈佛大學部課程,已累積了超過一萬四千名修課人數。該課程的高人氣,使得哈佛大學自創校以來首次決定將一門課製作成電視節目,向大眾公開。至今,世界各地都有人透過網路或電視收看他所講授的「正義」課程(www.JusticeHarvard.org
)。他更親自將課程撰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並在全球各地造成轟動。2010年,《中國新聞週刊》封他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  在新書《錢買不到的東西》中,桑德爾教授直言,當今世界有愈來愈多的人事物都能標價出售,市場機制變得無所不在。當社會變得什麼都能買賣,我們其實正付出無形而巨大的代價,承受著想像不到的後遺症。雖然市場機制帶給人類史無前例的富裕與自由,但是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卻讓我們遠離了美好生活的理想。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看清這個代價!
目錄

推薦序 經濟需要重建它的哲學基礎!  南方朔
推薦序 當所有我們珍惜的事物都能被買賣  張鐵志
各界聯合推薦
前言 市場與道德
1. 插隊「先到者先享受服務」的倫理,正逐漸被「付費者享受服務」的倫理所取代。在機場、主題樂園、高速公路和醫院,我們看到金錢及市場的勢力,愈來愈深入過去原本由非市場機制所規範的生活各層面。
2. 獎勵發放現金鼓勵女人絕育、學生唸書,出售汙染或射殺黑犀牛的權利……當我們開始買賣那些根本不應該拿來出售的事物,將可能造成腐化,也就是降低層次,以較低、而非適當的衡量模式來看待這些事物。
3. 市場如何排擠掉道德雖然你買不到友誼和學問,卻可以花錢雇人代為道歉或表達愛意,也可以透過鉅額捐款獲得大學入學許可。有經濟學家主張,將事物當成商品進行買賣,並不會改變它的特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單純。
4. 生與死的市場人壽保險包含兩件事:為了提供遺屬保障而分攤風險,以及冷酷的賭博。這兩件事向來以彆扭的組合共存著。若是少了道德規範和法律的約束,賭博的那一面就有可能蓋過社會用途。
5. 命名權把企業商標烙印在事物上,改變了這些事物的意義。將愈來愈多的東西都市場化,意味著富人與一般人將隔離開來生活。這對民主而言並不是好事,更不會是一種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
致謝



推薦序1
經濟需要重建它的哲學基礎!
  哈佛著名學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繼《正義》這本力作後,又出了《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這書出版後,不但在美國引發廣泛討論,也在全世界造成巨大迴響。它是金融海嘯後,美國學術界對「經濟學哪裡錯了」這個議題,迄至目前所有作品裡反省最深刻的一部,不但專業的經濟學界值得注意,就是關心公共事務的一般讀者也應詳讀。
  金融海嘯後,人們對經濟學的反省日增,並對當今主流經濟學給了「自閉經濟學」(Autistic Economics)的稱號,原因乃是,人們已察覺到,當代主流經濟學雖然將其主張隱藏在所謂的價值中立的市場之下,但它其實是一種最強大的意識形態。經濟學自閉在市場的迷思裡,於是錯誤頻頻,並積小而成大,金融海嘯其實並不只是少數政府官僚及華爾街肥貓惹的禍,而是整個主流經濟學在自閉裡惹的禍。
  對當今主流經濟學有理解的都知道,經濟學以前被視為一種綜合性的社會科學,但自一九八○年代後,市場效用論抬頭,它認為偏好的選擇所形成的市場最為重要,這種市場理性具有非意識形態、合理及效率等特性。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市場理性對純粹的商品服務的確有效,但這種效用主義的市場論在壯大後,它的那隻手到處亂抓,遂出現市場學家抓家庭問題、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及國際問題的學術亂象。
  將一切問題視為市場問題,它其實已不明言的視這些問題都是可自由買賣的問題,也等於是說這種思考方式已肯定了金錢的價值優越性。這也等於不明言的確定了「有錢就無論什麼都可以買」的邏輯。但這種貌似價值中立的思想方式正確嗎?桑德爾的這本力作,就是以非常清晰的條理,一步步解開了這個經濟思想之謎。
  在這本重要的著作裡,桑德爾教授一開始就從付錢找人排隊,以及付錢可以優先插隊說起。一個人潮擁擠、大家排隊買賣的地方,一條交通堵塞、車子大排長龍的公路,當人們把這種擁擠視為一種經濟現象,有錢的人付一點錢找人去幫他排隊或付一點錢去購買排隊權,這種用錢購買一點小特權,許多人都認為只是小問題,沒什麼大不了。問題是,這種擁擠可以視為是一種市場現象嗎?可以用金錢來解決嗎?從這種最小的用一點錢買個小特權開始,桑德爾教授即展開了他的大論述。
  他指出,把一切都視為市場、都用金錢來解決的思考方式,其實已淹沒了整個世界。人們坐牢,多付一點錢即可住進待遇較好的牢房;西方有些富裕的夫婦要找代理孕母,於是根據市場法則,印度遂出現代理孕母的行業;近代為了地球環境的保護而出現碳權的概念,有錢的公司及國家即可購買別的落後國家之碳權,這等於是有錢即可買到汙染的大特權。這種有錢即可無所不買的現象,近年來一直在擴大之中。有錢可以買到獵殺珍稀動物之權;有錢可以買到入學權;有些公司幫員工投保壽險而受益人是公司,這意謂了可以買別人的生命權。前幾年主流經濟學家還在鼓吹毒品應該市場化,因為毒品非法化就會造成毒品的黑道化及犯罪盛行,市場化即可防制黑道的擴大。
  因此,市場化一步步加深,市場理性已日益的走到了非理性的反面層次。最後是市場的非理性日益加深,市場更向金錢傾斜,最後造成了市場的內爆。只是這個問題最大的部分不在他的這本書討論範圍之內。本書集中在市場經濟造成了市場社會這個中層的層次,不涉及總體的宏觀層次。
  本書已清楚的指出,當代經濟學已走向了反道德、反正義的偏差路徑。本書最有趣的乃是他在申論部分,已提到近代經濟學的許多怪異話題。例如近代經濟學家辯稱,人們的送禮是一種不合經濟效益的行為,因此最好不要送禮,乾脆直接送錢。主流經濟學家完全無視於送禮行為有許多感性因素,他們的用錢來代替送禮,已顯示他們在思想上的偏差。再例如近代市場經濟學還自認為血液是個市場,因而他們主張血液的自由買賣,反對捐血的義行。但實施的結果,乃是美國血庫的血液品質最差,血荒最為嚴重,反而是鼓勵及贊助捐血的英國,血液品質最佳,血荒也不嚴重。由這些怪異案例,可見用市場角度看問題,偏差是多麼的嚴重。因此桑德爾教授遂指出,經濟學已應重新恢復市場及公平正義等問題的討論。人們一定要知道,市場論有其限制,並非什麼都可以用買的。
  因此,由這本《錢買不到的東西》,我就想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偉大的德國思想家希穆爾(Georg Simmel)所寫的那本怪異鉅著《金錢的哲學》。該書是近代哲學家討論金錢問題的第一本大著作,它指出金錢最先只是商品交換關係的一種媒介,但到後來它日益壯大,媒介反而成了主體,成了主宰,最後是它擴大了財富的積累,也改變了社會。無論什麼都可以買,無論什麼都可以賣,這就是所謂「金錢的異化」,金錢可以買出貪汙腐化,可以賣出種種荒淫敗德和混亂。人際關係有許多是感情、是道德,是對公平正義的嚮往,以及對更好社會的追求,這些東西是絕對不能買賣的!
南方朔(評論家)
推薦序2
當所有我們珍惜的事物都能被買賣
  現在什麼都可以賣了:
  西方人到印度尋求代理孕母的服務,醫師的手機號碼讓病人可以獲得特別照顧,碳排放的權利,身體部位出租作為廣告看板,美國國會聽證會的排隊有專業排隊公司,或者紐約中央公園的免費戶外劇場也有人付錢請人排隊。
  這是桑德爾在本書的一開始所舉的一些例子。
  這些是趨勢。在此之前,人們是在為許多公共服務的商品化而鬥爭:醫療、教育、失業照顧等—一個國家的進步程度,是取決於這些公共服務去商品化的程度;或者說,福利國家其實就是要讓許多社會服務去商品化。
  在冷戰結束後,市場自由主義取得了至高的榮耀與霸權。這不只是科技力量或全球化客觀因素的結果,而是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或者財團資本的共同塑造,把一九八○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革命推到了高峰。
  到了二○○八年的金融危機,主流媒體赫然發現市場失控了,開始質疑市場至上論和新自由主義,甚至發現原來馬克思是對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依然義無反顧地把許多東西放到市場上販賣。
  桑德爾指出,有人認為市場凱旋論的道德低落是因為過度貪婪,所以解決之道是遏止貪婪,但他認為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市場以及市場導向的思考延伸到傳統上由非市場基準所規範的領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一個發展。」
  到底一切都可以賣有什麼不好?
  桑德爾指出,商品化的問題在於:一、不平等,二、腐化。
  就不平等來說,當錢可以買的東西更多(也就是當更多事物商品化),當富裕的優勢不只是購買奢侈品,而是購買政治影響力、醫療、教育、居住,那財富分配就變得非常關鍵,因為這會影響到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的基本權利和生活尊嚴。
  除了市場的不平等效果,把生命中各種美好的事物標上價格,有可能導致其腐化或墮落。試想友情可以買賣嗎?榮譽可以買賣嗎?
  人們當然知道不是什麼東西都能賣。我們不會容許兒童被買賣;或者我們反對奴隸制度,是因為這是把人類視為可以在拍賣會中交易的商品(但我們卻可以接受勞動力作為商品)。我們也不容許選票可以被買賣,除了這是讓政治競爭不公平,也是因為這代表公民責任的腐化。
  上述是明顯的例子,但是桑德爾要討論比較有爭議的例子,例如每年夏天紐約中央公園都有莎士比亞劇場免費演出,總是大排長龍。(相信我,我曾經早上六點去排隊。)晚近開始有人付錢請他人幫忙排隊,這是對的嗎?對市場自由主義者來說,這是自願性的交換,沒有問題。問題是,免費演出的意義是要讓好的演出有機會讓所有市民看到,不論富有或貧窮,是城市送給市民的禮物。一旦排隊倫理被商品倫理取代,就會完全破壞原始的意義,就是一種腐化。同樣的,去國會聽證會也是公民的平等權利,一旦排隊變成可以出賣的商品,參與聽證就將成為有錢人的專利。
  因此,市場是有道德邊界的。什麼樣的事物可以被買賣,代表了人們認為這些東西被視為商品或是可藉以獲利的工具是正當的。所以,事物的商品化與否,是一個道德與政治問題,而不是一個經濟問題。
  作為一個政治哲學上的社群主義者,桑德爾的核心關懷是,事物的商品化會侵蝕我們所珍惜的某些價值,市場會破壞道德與共同體的價值。「市場掏空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辯論」。因為市場不會去問,某些東西被買賣是否是道德的。但如果我們不去進行道德討論,並且全力擁抱市場,後果就是讓公共論述失去道德和公民的能量,並且導致科技官僚主義的管理統治。
  我想更進一步談當市場進入公共領域。
  首先是公共空間。為什麼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世界—不論是在公路上、在商業大樓外、在演唱會的舞台旁、在計程車的後座,在捷運(公共運輸!)車廂的裡裡外外—都是被金錢製造的廣告所占據?為什麼資本可以決定我們每天眼前可以看到什麼?所以,在西方有所謂的文化干擾行動(culture jamming),去惡搞修改那些巨大的廣告招牌,以抵抗我們日益失去的公共空間。
  另一個「公共領域」是媒體。在台灣,威權時期是政治在控制新聞,但民主化後,是媒體把新聞版面或電視新聞時段大量出賣:從餐廳到上市公司,從台灣政府部門到中國各省市政府。雖然前年立法禁止政府進行置入性行銷,但是商業性業配仍然充斥在各新聞媒體。這不只意味著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被這些企業所挾持,也代表新聞的價值以及媒體與讀者之間關係的「腐化」(用桑德爾的語言)。因此新聞媒體,作為一個有意義論辯與資訊提供功能的公共領域,作為監督企業或公權力的批判者,已經逐漸消失,並在民眾眼裡逐漸失去了可信賴性。
  更大的公共領域當然就是我們的民主。美國當前一個爭議的議題,是兩年前最高法院說,企業可以買電視競選廣告,因為這是言論自由的範圍。這是最典型的市場自由主義的外衣:他們相信市場是個人自由的前提與表達,所以競選廣告是一種自由的表現,所以可以不在乎平等問題。如果金錢在一個民主體制扮演重要的角色,亦即如果競選廣告或競選費用是不受管制的,這就侵蝕了政治民主所預設的政治參與的平等精神。
  而政治不平等和經濟不平等有強烈關係。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等極端市場自由主義者相信,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前提,但是資本主義下,個人的經濟自由(意味著政府管制和介入少)必然意味著社會的不平等,而社會的不平等會轉化成政治的不平等,因為有錢者可以購買更多的政治影響,進而設定有利於他們的政治規則(如為富人減稅、反對擴大社會福利),於是會更進一步擴大經濟不平等。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在今年新書《不平等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所描述的美國:經濟不平等既是政治不平等的原因,也是結果。
  桑德爾在本書最後,提到「空中包廂化」(skyboxification),亦即有越來越多球場蓋起高級的空中包廂。反對這種現象的人認為,觀看球賽是一種公民參與的集體活動,人們在其中一起緊張、一起歡呼,而在這過程中對這個社區、城市、國家產生集體情感與認同。但空中包廂的趨勢卻讓這種公民活動產生區隔化—這正是當前民主體制主要問題的最佳比喻。
  桑德爾說的好,民主「並不需要完全的平等,卻需要國民能分享一種共同的生活,重要的是背景和社會地位不同的人能在日常生活中相遇,因此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克服彼此的差異,才會在乎共同的利益。」但是,在這個貧富益發不均的時代,把越來越多的東西商品化,只是讓富裕者和收入較少的人過著越來越隔離的生活,彼此越來越不理解。想想看我們的現實世界:有錢人和一般人是住不同的區域、上不同的餐廳、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我們真的成為隔離且不平等的兩個或多個社會。
  簡言之,過度市場化不但破壞民主預設的政治參與的平等,也傷害了民主賴以為基礎的某種共同目標,乃至社會團結。
  「說到底,市場的問題其實是關於我們想要如何共同生活的問題。我們想要一個一切都可待價而沽的社會嗎?抑或社會上還是有某些道德與公民性的財貨,是市場不會尊崇,但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或者,當所有社會關係(乃至政治)都被市場化,都如此不平等時,民主生活還有可能嗎?
張鐵志(作家)
內文1前言 市場與道德

  有些東西是有錢也買不到的,但近年來,這種東西已經不多了。現在,幾乎每樣東西都可以拿來賣。以下就是幾個例子:

  .監獄囚室升級:一晚82美元。在美國加州的聖塔安那及其他幾個城市,非暴力罪犯可以花錢換得較佳的居住環境--又乾淨又安靜的囚室,遠離那些沒付錢犯人住的囚室。

  .單人駕駛得以行駛高乘載車道:交通尖峰時間每小時8美元。明尼亞波里斯市及其他幾個城市,正在研議開放單人駕駛付費行駛高乘載車道,以舒緩交通壅塞問題。收費的費率依當時的交通狀況而定。

  .印度代理孕母提供的代孕服務:6,250美元。尋求代理孕母的西方夫妻,將該工作轉包到印度的需求與日俱增。在印度,這項服務是合法的,而且費用不到美國現行費率的三分之一。

  .移民到美國的權利:50萬美元。外國人只要在美國高失業率的地區投資50萬美元,並創造至少十個工作機會,就可依法獲得賦予他們永久居留身分的綠卡。

  .獵殺瀕臨絕種的黑犀牛的權利:15萬美元。南非開始允許牧場經營者出售可獵殺限量犀牛的權利給獵人,以鼓勵牧場經營者養殖及保護這種瀕臨絕種的動物。

  .醫師的手機號碼:每年1,500美元以上。有愈來愈多的「特約」醫師,會提供自己的手機號碼及當天即可看診的待遇,給願意每年支付1,500至25,000美元不等費用的病患。

  .排放一公噸碳至大氣中的權利:13歐元(約18美元)。歐盟經營的碳排放市場,允許企業購買或出售汙染的權利。

  .你的孩子進入名校的入學許可:不詳。雖然價格並未公開,但是有幾家頂尖大學的高級職員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他們學校會收一些非頂尖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父母要夠富有,而且很可能會提供學校鉅額捐款。

  並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上述這些東西,不過現在有許多新的賺錢方法,如果你想賺點外快,以下是幾種新時代的可能性:

  .出租前額(或你身體的其他部位)作為廣告看板:777美元。紐西蘭航空雇用了三十個人,要他們把頭髮剃掉,並在頭上貼暫時性刺青,寫著:「需要一點變化嗎?到紐西蘭來。」

  .擔任製藥公司測試藥品安全的人體白老鼠:7,500美元。這個價位可能會高一點或低一點,端視測試藥物效果的程序侵入性有多大,或造成的不舒適度有多強。

  .為私營軍事公司在索馬利亞或阿富汗作戰:從每個月250美元至每天1,000美元不等。待遇會依能力、經驗及國籍而不同。

  .為那些想參加國會聽證會的說客在國會山莊外徹夜排隊,以確保說客次日有座位:每小時15至20美元。說客會付錢給排隊公司,而排隊公司會雇用遊民或其他人去排隊。

  .如果你是住在德州達拉斯學區內的二年級生,看書:每本2美元。為了鼓勵閱讀,許多學校只要小朋友看完一本書,就會給他們錢。

  .如果你有過胖問題,在四個月內減重十四磅:378美元。企業及健康保險業者提供獎金給減重或從事其他有益健康行為的人。

  .為生病或年邁者購買壽險,在他們有生之年替他們支付保費,然後在他們過世後收取理賠金:有可能達數百萬美元之多(視保單內容而定)。這種以陌生人生命為賭注的型式,已經成為一個高達300億美元的產業。這些陌生人愈早死,投資者所得到的理賠金就愈高。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幾乎每樣東西都可以拿來買賣。過去三十年來,市場和市場價值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控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並沒有刻意選擇這樣做,但這種現象似乎就這樣發生在我們身上。

  當冷戰結束時,市場及市場式思考享有前所未有的榮耀。這是可想而知的事。過去,沒有任何其他建立財貨生產及銷售的機制,曾如此成功地創造出富足及繁榮。不過,當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上擁抱市場機制,卻也同時產生了另一種現象。市場價值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經濟學逐漸成為顯學。如今,購買及銷售的邏輯已不再僅限於有形的商品,它對整體生活的掌控程度愈來愈深。現在是時候開始自問,到底我們想不想這樣過日子。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點我購買※

The BEAST 1:命運的開始

The BEAST 1:命運的開始The BEAST 1:命運的開始※點我購買※

The BEAST 1:命運的開始※點我購買※

韓國唯一官方授權中文版!
  首部以韓國偶像為人物設定藍圖的新型態漫畫
  超人氣韓流偶像「BEAST」X 知名電影編劇「金學芬」X naver人氣漫畫家「ZHENa」
  聯手打造最強科幻鉅作:《The BEAST 1:命運的開始》
  BEAST將化身為超能力者、拯救全世界!

  「2012大韓民國CONTENTS AWARD」漫畫部門文化部部長獎獲獎作品
  在韓預購量榮登「教保文庫網路排行榜」冠軍
  首刷一萬三千本,開賣兩日內旋風售罄!累積銷量突破三萬本大關!

  ●產品規格:
  (1)比照韓國原裝規格製作,高質感硬殼精裝本
  (2)隨書附贈韓國原版進口贈品:DM小海報(寬42cmX長29.5cm)
  (3)超越原裝、台灣獨家典藏版:豪華燙銀書盒
  「K-POP」結合「K-Comics」 擦出新火花  由大韓民國影像動畫振興院官方推出的「K-Comics」,期許將韓國細膩生動的漫畫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系列首部作品《The BEAST 1:命運的開始》將韓流明星與漫畫結合,以身兼「K-Comics」韓國漫畫宣傳大使、同時也是超人氣韓流偶像的「BEAST」作為人物主角設定。
  由知名科幻恐怖電影《怪物2》編劇金學芬、naver人氣網路連載漫畫家ZHENa聯手跨刀製作!
  保留成員原有的性格特色,在虛構的科幻世界中添加六人的真實色彩,BEAST將化身為六位神秘的超能力者,成為拯救世界的新英雄!
  六個因船難事件而喪失家人的孤獨少年,竟蘊藏著驚人的超能力。
  擁有絕佳運動爆發力的職業足球選手-斗俊。
  光是碰觸他人就能讀心的萬人迷大學生-俊亨。
  可隨時瞬間移動(但無法控制自己往哪裡去)的舞者-賢勝。
  擁有最強意志力與念力的健身教練-起光。
  運用歌聲製造出幻影、操控群眾的魔術師-耀燮。
  有著超強瞬間記憶力(但是過一會就忘了)的大學生-東雲。
  對於隱藏這個祕密二十多年,無法得知這股力量從何而來,也無法隨心所欲操控的他們來說,所謂的「超能力」也只不過是「超礙手礙腳的能力」罷了。
  六段看似毫無關係的人生,其實命運早已緊緊相連,面對發現他們驚人力量的神秘組織「Redeye」的邀請,BEAST將會如何抉擇?
  六位新英雄的故事,現在就要開始!
作者簡介
金學芬
  韓國人氣編劇作家,在電影、連續劇、動畫各領域都有多部代表作品,筆下作品包含知名電影《怪物2》、連續劇《Runway》、KBS電視台動畫《T Pang》等。
目錄

Chapter1---墜落
Chapter2---相遇
Chapter3---看穿真實之眼
Chapter4---旅程,已經開始
Chapter5---問題少年


The BEAST 1:命運的開始※點我購買※

終極一班 2 故事寫真

終極一班 2 故事寫真終極一班 2 故事寫真※點我購買※

終極一班 2 故事寫真※點我購買※

首創偶像劇以故事寫真方式編輯,讓追星的粉絲們可以不用同時買寫真又買小說,看寫真的同時又能了解劇情走向,完全超值收藏!!

  終極一班的老大--汪大東,在護送劉備回鐵時空的路上遇到了時震,沒想到就這樣來到了十年後的金時空!
  當他復學回到新的終極一班,才發現新的終極一班已經有個「King」了,而「King」居然還是個叫做雷婷的女生!什麼!?這怎麼可以!!他一定要讓她知道誰才是終極一班的老大!
  當終極一班的老大槓上了King,最令人期待的精彩校園生活,就要展開啦~~
  t’s party time~~!
本書特色
  終極一班2回來了!!!汪東城、曾沛慈等人主演~~
  收錄精彩劇照及故事內容還有拍攝花絮,讓你超值收藏!!
目錄

Chapter 1終極人物×芭樂高中×終極一班
Chapter 2異能消失的金時空
Chapter 3尋找異能
Chapter 4終極幕後


終極一班 2 故事寫真※點我購買※

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

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點我購買※

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點我購買※

陽子是個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透過「斷捨離」,她才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一直談著沒有希望的戀愛而結不了婚。
  香織本來對生活感到茫然,連看電視也只是不斷轉台,後來毅然將大型液晶電視「斷捨離」,整個人從此豁然開朗。
  被丈夫背叛的美奈子一直堅持不肯離婚,經過對家裡物品進行「斷捨離」之後,現在意氣風發地說:「應該早點單身的,我還要交新的男朋友呢!」
  到底什麼是「斷捨離」?為什麼具有這麼神奇的力量?其實「斷捨離」很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以及「讓自己感到最愉快也最常用」?只要不符合這個標準的物品就請淘汰或送人。
  許多人的住家或辦公室裡東西堆積如山,處在這種環境中,人的能量和運勢都會受影響。但有心想要整理,卻又往往不知從何著手,更別提在整理的過程中,常常會覺得「捨不得」、「太浪費」、「好可惜」,這些問題「斷捨離」都將為你一一破除。
  「斷捨離」並不是主張簡樸或清貧的生活,而是藉由對物品進行「減法」來為自己的生活加分。在每個當下都只使用最少量,但最好、最適合自己的東西,如此一來,不僅周圍的環境變得清爽,連帶也會改善我們的心靈層面,更奇妙的是「斷捨離」是個自動機制,只要一旦開始行動,這個過程就會不斷循環,從外在到內在,讓你整個人煥然一新!
  即使你只有十分鐘,那麼就從一個抽屜甚至自己的錢包、化妝包開始進行「斷捨離」吧,你的人生將從此茅塞頓開!
作者簡介
山下英子
  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大學時期開始學習瑜珈,並透過瑜珈習得了放下心中執念的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其後即致力於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新整理術「斷捨離」,將其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2000年起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分,在日本各地舉行一連串的「斷捨離」講座,造成話題。NHK、TBS、東京電視台,以及《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週刊女性》、《anan》等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引起熱烈迴響,也使得「斷捨離」在日本掀起一股心靈改造運動,影響了無數讀者。
  另著有「歡迎來到斷捨離的世界」、「斷捨離減肥法」、「新.生活術 俯瞰力」等暢銷書。
內文1什麼是「斷捨離」?

歡迎各位進入「斷捨離」的世界,我是雜務管理諮詢師山下秀子。雜務管理諮詢師?咦?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工作呢?大家一定一頭霧水吧?畢竟自稱雜務管理諮詢師的人,全世界也只有我一個而已。
雜物的英文是「clutter」,指的就是不要的廢物。

Clut-ter □名(不需要的物品)凌亂,散亂的東西,雜亂。□動到處亂丟,(無用的情報)塞滿腦子。

我的工作,就是建議、協助客戶重新審視佈滿住宅中的物品,從自問和物品之間的關係開始,讓客戶丟掉現在的自己覺得「不需要、不舒服、不愉快」的物品。最後,住宅整理乾淨了,客戶也能順便和心中的廢物說再見。沒錯,住宅和內心雜物的顧問,這就是我的工作。

接著是這本書的書名「斷捨離」。我想這是各位不太常聽到的辭彙。斷捨離,日文發音是Danshari,請各位試著張開口,發出聲音說說看喔。這個字應該很具衝擊性,鏗鏘有力吧。一言以蔽之,斷捨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

總而言之,就是經由整理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為此,各位要採取的行動就是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去多餘的廢物

而不斷重複「斷」和「捨」到最後,得到的狀態就是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捨離和單純的打掃、整理不一樣,不須以「好可惜喔」、「還能用嗎」、「不能用了嗎」為思考重點,而要自問「這個物品適合自己嗎」,也就是說,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斷捨離就是利用「物品和自己的關係」為主軸,取捨選擇物品的技術。不是「這個物品經常使用」→「留下來」,而是「我要用」→「必要」的思考模式。主詞永遠都是自己,時間軸則永遠都是「現在」。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物品就儘管放手,只選擇需要的物品。這個動作會讓各位從「看得見的世界」走進「看不見的世界」,最後就能夠深入了解自己了。這麼一來,連心靈都會完全輕鬆起來,能夠肯定最初原本的自己。

到今天為止,我持續以「斷捨離」為主題舉辦了將近八年的講座,在這段期間,我不知道看過多少聽講者的人生出現了加速度變化。雖然只是一古腦兒地把物品丟掉,但是斷捨離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會帶來「行動變貌」。有時候,甚至還會讓人生出現急轉彎,換工作、辭職、遷居、搬家、結婚、離婚、再婚……,就像是打開了蓋子,將不知不覺之間封閉在其中的力量釋放出來,也像是製造一個讓每個人都能重新回歸原本人生態度的契機。點燃當事人的人生導火線,活出熾熱的生命力,說起來跟扣板機很類似,這就是斷捨離有趣的地方。

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點我購買※

悲慘世界(經典全譯本三冊)

悲慘世界(經典全譯本三冊)悲慘世界(經典全譯本三冊)※點我購買※

悲慘世界(經典全譯本三冊)※點我購買※

完整全譯版,經典再現
  構思長達四十年,法國浪漫主義代表作
  打破時代的束縛,完美演繹現代社會人民的悲慘境況。

  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著愚昧與窮困,那麼,這本書,則絕不會無益於人。─雨果自序
  曾被福婁拜稱為:「寫給一幫社會主義天主徒的劣作」,卻在當時造成轟動,人手一冊的爭議作品。
  整個故事透過主角尚萬強等人的悲慘際遇,以及卞福汝主教感化尚萬強後,尚萬強所做的種種令人感動的事蹟,深刻揭露與批判了十九世紀法國封建社會的敗壞本質以及其產生的種種罪惡,對於窮苦人民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下所遭受的剝削以及殘酷的迫害充分表現了憐憫與同情。
  弔詭的是,書中提到當時法國革命的狀況,以及社會的迂腐與扭曲時,卻令人聯想到現在的社會現況。我們生活在真實的悲慘之中,也因為這樣,我們都需要真實的勇氣,要知道,對人民來說,唯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來說,唯一的權力是良心。
  仔細觀察一下人生吧。人生這種狀況,讓人感到處處受到懲罰。
  你是人們所說的一個幸福者嗎?好吧,然而,你天天都要發愁,每天都有大憂傷或小煩惱。昨天,你為一個親人的健康而發抖,今天為自己的健康擔心,明天又要為錢財憂慮,後天可能遭人誹謗,大後天又可能得知一位朋友的不幸消息;往後的日子,不是什麼物品打破了,就是丟失了,尋一點快樂,不是良心不安,就是身子受損,繼而,還會出現公事進展的問題,且不說內心的種種苦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片烏雲散去,又形成一片烏雲。一百天當中,難得有一天能充滿歡樂和陽光。而你還屬於少數幸福的人!至於其他人,頭頂就總壓著漫漫長夜。
  善於思索的人,很少用幸福者和不幸者這種說法。但塵世顯然是通往另一世界的大廳,這裡沒有幸福的人。
本書特色
  1.野人經典新書系-Golden Age
  2.最新全譯本。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Marie Hugo 1802-1885)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以及人道主義作家代表人物。作品非常豐富,文體跨越詩歌、小說、劇本以及散文與各式文藝評論與政論文章,他的作品也反映十九世紀時法國社會以及政治的進展與演變。
  雨果相當早慧,九歲就開始寫詩,二十歲就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頌詩集》。西元一八二七年,雨果二十五歲時發表了劇本《克倫威爾》以及其序言,其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開端,為開啟一個新世代的重要作品,三十歲時發表的劇本《愛那尼》在法國首次公演,確立了浪漫主義在當時法國文壇的主導地位。
  之後隨著法國接連發生「七月革命」、「法蘭西第二共和」、「巴黎公社起義」等等內亂,雨果也成為了熱心的共和主義者,用他的行動與創作直接且積極的表達出他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流亡期間寫了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個章節都用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搭配,並加以諷刺,還將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惡行互相對比。
  西元一八八五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並將他安葬在法國專門安葬文化名人的「先賢祠」
  他的一生,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較著名的有:《克倫威爾》、《巴黎聖母院》﹙又名:鐘樓怪人﹚、《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關於《悲慘世界》的小插曲:
  雨果將《悲慘世界》書稿寄給出版社後遲遲沒有回音,於是又去了一封書信,內文是「?」。出版社編輯很快的也回給他一封信,內文則是「!」以表達對《悲慘世界》的驚喜。如此往返書信的趣聞也傳為佳話一件,被稱為「史上最短的書信」。


悲慘世界(經典全譯本三冊)※點我購買※

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

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點我購買※

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點我購買※

你知道嗎?  .為什麼英文不能說「Because…, so…」?
  .Any 只能用在疑問和否定句嗎?
  .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有何不同?
  英文老師總是說:「英文就是這樣用,沒有為什麼,請記起來!」
  但是英文文法真的沒有道理嗎?你是否對於這些規則有很多疑問?
  如果你曾經想要理解文法,那麼這本書告訴你英文文法的為什麼,英文文法也是有道理的!
  翻轉所有舊的、誤解的英文文法觀念,你就會豁然開朗,英文文法真的不用死背硬記!
  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劉美君老師的《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探討語言的溝通功能,說明英文規則背後的涵義,目的在「翻轉」過去英語教學中不注重「理解」的缺憾,真正將「語法」與「溝通」連結起來,使文法規則「活」起來。過去的教學告訴你 What-什麼規則?現在將告訴你 Why-為什麼有這樣的規則!
  《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帶你重新認識十大語法觀念,一轉過去對語法的誤解或不了解。每章語法分基礎篇、進階篇,可以依程度選擇閱讀。每個章節最後並有「語法現身說」之練習單元,從選擇題、克漏字,到進階開放式的練習題,幫助內化與應用文法概念,取材自真實英文,如商業英文、經典名句、小說等等豐富題材,真實活用。
  本書適合:
  .對語法有疑問,想真正學通英文的人
  .對於英文有興趣,認真,想要探究英文道理的學生
  .已是英文達人,但想要更徹底了解英文的人
  .想告訴學生文法「為什麼」的英文教師
  .正準備或已是語言學、英語教學研究所的學生
作者簡介
劉美君
  現任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語文所教授,曾任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系主任、國立交通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所長、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訪問學者。
目錄

Overview 綜覽:語言有語性.語法表現語性
第○章 你認識語法嗎?語言法則大不同
語法為「溝通」而存在
語法是一個「標記」系統
語法各有其基本「語性」
中英基本語性的差異
英語的「十大標記特點」
Close-up 細說溝通:語法的道理
第一章「誰」對「誰」?「主」導者還是「受」害者?Who (does what) to whom?
主詞、受詞有何區別?
為什麼要加虛主詞?
什麼時候用受詞?
1-1 基礎篇
1-2 進階篇
第二章 發生了什麼事?What happened?語言為何有動詞?
動詞到底表達了什麼?
動詞後面為何要加不同的形式?
2-1 基礎篇
2-2 進階篇
第三章 重點何在?What is the main point?如何交代事件的重點?
為何主要?為何次要?
為什麼中文可以說「因為……所以……」,英文卻不能?
3-1 基礎篇
3-2 進階篇
第四章 是哪一個?Which one?英文的 a 和 the 表達什麼?兩者之間有何不同?
名詞的單、複數怎麼決定?
可數、不可數的區別何在?
4-1 基礎篇
4-2 進階篇
第五章 什麼時候的事?When does it happen?英文的動詞為什麼要加 ed?
時態到底是怎麼回事?
現在、過去、未來怎麼分?
5-1 基礎篇
5-2 進階篇
第六章 事件進展如何?How does it happen?事件在進行中,還是已經完成了?
現在完成式是「現在」完成的嗎?
進行式有何特別?
6-1 基礎篇
6-2 進階篇
第七章 事件確實發生了嗎?Is it real?是真的?還是假的?看標記就知道!
Any 只能用在疑問句和否定句嗎?
假設句在溝通什麼?
7-1 基礎篇
7-2 進階篇
第八章 誰該負責?Who is in control?主動、被動的區別何在?
什麼時候用主動?什麼時候用被動?
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有何不同?
8-1 基礎篇
8-2 進階篇
第九章 在哪裡發生的?Where does it happen?介系詞到底在標記什麼?
介系詞該怎麼用?
該說 in Taipei 還是 at Taipei?
9-1 基礎篇
9-2 進階篇
第十章 溝通清楚了嗎?Can people understand?如何活用規則、有效溝通?
「規則必有例外」是怎麼回事?
中、英文大不同的實際展現
10-1 基礎篇
10-2 進階篇
10-3 中、英文比一比


前言
  This is a book that makes sense of English.
  您是否背了許多文法規則,卻對英文仍有距離感?
  您是否學了許多年的英文,但仍覺得沒把英文「學通」?
  您是否買了許多的英語學習教材,卻仍不能「了解活用」?
  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這本書是為每一位對英文「認真」的人而寫的!
  本書的定位:
  一本試圖對英文進行「個性剖析」的書。
  A book that makes sense of English.
  本書的目的:
  想把英語語法的「道理」說清楚、講明白。
  本書的課題:
  在每一個學過的語法規則後面加上一個問號「?」然後解釋為什麼
  本書的使命:
  把英語語法「教通」,所以學生可以「學通」!
  本書的讀者:
  對英語語法「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每一位!
  本書的價值:
  了解語法,並愛上語法!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語法又是語言的「中樞神經」,要完成溝通,必須靠語法,藉由清楚的語法標記才能清楚傳達說話者的語意。在強調「溝通式」教學的今天,語法教學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掌握了語法,才能有效地溝通。但是傳統的語法教學只注重 what(What is the rule?),而不注重 why(Why is there a rule?)。學生背了一堆的文法規則,但無法活用貫通。本書即是針對這個問題,將語法規則背後的「為什麼」說清楚。目的在於翻轉過去英語教學不注重「理解」的缺憾,把「語法」和「溝通」連結起來,將「形式」背後的「功能」解釋清楚,使文法規則「活」起來,進而將英語教學導入「理解語法、有效溝通」的新途。
內文1英語的十大標記特點

在「語句導向」、「主詞為大」的標記原則下,英文要求所有溝通成分在語句形式上都要有嚴謹的標記,以下這十項具體的標記特點可幫助我們對英語語性有一個透徹的理解。

特點 1:「主」「動」「賓」不可缺

英文要求所有句子中,主詞、動詞、賓語(即受詞)都得有明確的標記,缺一不可。中文裡以情境表明,而可省略的主詞或受詞,在英文裡全得「說」清楚:

問:你喜歡英語嗎?
答:[主詞]喜歡[受詞]!

問:Do you like English?
答:Yes, I主詞 like it受詞!

再把上面主題式的中文例子改以英文來表達,即可明顯看出英文對主、受詞嚴謹的標記要求:

Hsinchu Glass Art Museum was build in 1936. It was used as the local government building under the Japanese ruling. It also served as the residence for the Japanese Prince, Zhaohe, during his visit to Taiwan. Its modern, oriental design not only expressed the European grand, luxurious style, but also gave an impression of elegance and tranquility due to its location near Pond Beautiful.

每個句子當中的主詞、受詞、所有者都得標記出來,不可任意省略。口語上的表達也是如此,中文裡省略不說的參與者全得老老實實地「歸位」:

On my way here, I saw a bird. Its feathers were blue and it looked gorgeous. But as I came near the bird, it flew away.

英文所有名詞性的參與者均需清楚加以標記,增加了語言的明確性,也使語言的模糊性相對降低。翻開英文電腦手冊,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指令:

Step 1: turn on your computer.

電腦的所有者是誰,在英文需清楚標記(your computer),但翻成中文時,情境已幫助理解所有者是誰,就不需重複提到。若照英文逐字翻譯:「第一步:打開你的電腦」反而顯得累贅了,因為情境已清楚指明,不是「你的」還是誰的?所以在情境幫助下,中文只要說:

第一步:打開電腦。

這樣才有「中文味」!相反的,若在英文裡忘了標記名詞的所有者,而說成「Turn on computer!(×)」,就成了「中式英文」的笑話了!

主詞為何要一致?

英文寫作時,台灣學生常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主詞變來變去,所以作文老師常提醒:英文的主詞要有一致性。為什麼?

原因就在英文每個句子的主詞(subject)就是主題(topic),若是主詞換來換去,就等於主題變來變去,思路就顯得雜亂了。前面說明過,中英文對主詞的要求不一樣:中文以「主題」為大,有額外標示的主題成分,同一主題下的小句可有不同的主詞。但是英文以「主詞」為大,主詞不同,主題也不同,因此英文相鄰的幾個句子必須有一致的主詞,才能維持相同的「主題」。兩三個句子延續共同的主詞,成為一個小段,藉主詞的一致性使得主題也保持一致。

為何有虛主詞?

在「主」「動」「賓」都得明確標記的原則下,即使主詞不明,比如描述天氣時,中文說「下雨了」,根本沒有主詞,但英文還是得加上個「虛位」主詞 It:It is raining. 用代名詞 it 代表天氣的主體,在語意上沒有具體的意義,但在語法形式上一定要標記,這就是所謂的「虛主詞」。

為何有 Be 動詞?

英文既然要求「主」「動」「賓」都得明確標記,每一個句子就一定有個動詞。但有些句子似乎並沒有牽涉到任何動作,如:「他很高」,「他很聰明」,中文就直接用程度副詞「很」來描述。但在英文裡,狀態或關係的描述也要有「動詞」,就是用BE動詞,表達一種狀態或關係的連結(Linking verb):

狀態:He is tall.
He is smart.
關係:I am his teacher.
He is my student.

特點 2: 重點在前

一句話裡常牽涉到多個詞組(phrase),詞組內又牽涉到一個以上的語法元素,如名詞詞組有名詞和修飾語(活潑的形容詞人名詞),動詞詞組有動詞和副詞修飾語(快速地副詞走動詞)。這兩個元素,一個是「頭」(重點),一個為「輔」(修飾),名詞詞組的頭就是名詞,動詞詞組的頭就是動詞。但究竟哪個先說哪個後說?其排的先後次序也是語法的一大特色。中文是「重點在後」(head-final)的語言,例如:

[活潑的]修飾語 [人]重點
[快速地]修飾語 [走]重點
[我寫的]修飾語 [書]重點

放在前面的是修飾語,放在後面的才是「重點」。 英文則剛好相反,是「重點在前」(head- initial)的語言,習慣將語法和語意上的重點先講。請比較以下的中英例句:

重點在後:努力的[人]
重點在前:[A person] who works hard

重點在後:我昨天買的 [那本書]
重點在前:[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重點在後:小強比小安 [高]。          
重點在前:[John is taller] than Anne. 

重點在後:昨天晚上 7 點 [我去看電影]。
重點在前:[I went to see a movie] at 7 pm last night.

重點在後:他同學中的 [三個人] 參加熱舞社。
重點在前:[Three] of his classmates joined the pop dance club.

重點在後:如果全球一起努力,[赤貧就會消失]
重點在前:[Extreme poverty will disappear] if a global effort is undertaken.

中文跟英文這樣一比對,很明顯可以看出來,英文習慣把重點詞或是重點訊息放在前面先說,跟隨在後的則是修飾性或補充說明的背景資訊。「重點在前」這個特色,使英語使用者在溝通上習慣先講重點,再闡述相關的細節和背景。說話如此,寫文章也如此,一開始就破題,因而給人開門見山,直接了當的印象。


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點我購買※

中醫十件事:這樣做,醫生才會治好你的病

中醫十件事:這樣做,醫生才會治好你的病中醫十件事:這樣做,醫生才會治好你的病※點我購買※

中醫十件事:這樣做,醫生才會治好你的病※點我購買※

★《人體使用手冊》編輯團隊最新力作
  ★知名中醫師連袂推薦.推動醫病關係進入美麗新境界!!

  這是看中醫前應先閱讀的第一本書!
  你我每天忽略多少身體變化?如何向中醫師反應最真實的身體況狀?
  明代醫學家張景岳總結前代醫家問診重點,編寫出《十問歌》,清代陳修園將其略作修改後成為現在常見的版本,內容如下: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本書以此十問出發,教你如何做好每天的健康日誌。
  作者簡介
洪志全
  .台灣科技大學畢業,專長LInux核心系統設計,曾於網虎國際、鈺松國際、大同公司與集嘉科技擔任軟體工程師與專案經理。於資訊界工作多年後,深感資訊工作雖可為社會帶來實用的技術與產品,但不如將心思學習醫學,研究人體這個黑盒子,其結果是可以直接改變人的一生。
  .學習中醫的最大動力,是外公腦部受傷與胃癌。當時不懂醫術,只能在一旁眼睜睜看著外公受苦到逝世,因此立願學習中醫。另一原因,是受到美國漢唐中醫倪海廈醫師文章的啟發。
  .2005年開始向美國漢唐中醫倪海廈醫師學習針灸、內經、本草、傷寒與金匱。
  .2006年向古法針灸第三代傳人李相諒老師學習針灸,成立《傳統中醫之路》網站,撰寫中醫學習心得。
  .2009年協助倪海廈醫師於台北成立漢唐經方中醫診所,擔任藥房主管。
  .2012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
  .2011年佛光山人間大學台北道場開設《認識中醫》課程,希望藉由「認識中醫」、「如何當個好病人」、「中醫釋疑」、「養生保健」、「鬆筋按摩與熱敷」、「藥膳」等中醫課程,讓學員建立正確的中醫知識與觀念。
  .強調「醫學不只是治療,還有一部分是患者的知識教育」。許多疾病在轉為嚴重之前的好幾年,身體就先出現明顯癥兆,如果不懂而忽略這些訊息,結果就會失去最容易治療的先機,而這些身體訊號也是中醫師在辨證論治時最需要的資訊。緣此,遂將《認識中醫》課程裡問診的部分予以文字化,並加以補充與解說而完成《中醫十件事》著作。
目錄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中西醫檢查方式大不同第一節.西醫依賴儀器
第一項.檢查、檢查、再檢查∕第二項.人到就好
第二節.中醫依靠感官與主述
第一項.中醫治人西醫治病∕第二項.四診合參最重要∕第三項.你我都是儀器
第三節.中醫四診的優勢與缺點
第一項.人為標準差異大∕第二項.觀察身體變化是自己的責任∕第三項.理想的治療方式∕第四節.現在中醫面臨的挑戰
第三章.中醫十大健康標準第一節.睡眠
第一項.睡意∕第二項.入睡∕第三項.連續性∕第四項.夢境∕第五項.清醒∕第六項.精神∕第七項.睡眠總結
第二節.飲食
第一項.飢餓感∕第二項.食之有味∕第三項.食量∕第四項.特別食物或味道∕第五項.吃幾分飽∕第六項.用餐前、中、後有無不適或異狀∕第七項.空腹感∕第八項.飲食總結
第三節.排便
第一項.便意∕第二項.排便時間∕第三項.天數與次數∕第四項.過程是否順利∕第五項.顏色、型態、氣味
第六項.氣味∕第七項.有無夾雜食物或異物∕第八項.排淨感∕第九項.與食量的比例∕第十項.排氣∕第十一項.排便總結
第四節.飲水
第一項.會渴嗎∕第二項.溫度∕第三項.解渴感∕第四項.飲水無味∕第五項.喝什麼?∕第六項.飲水總結
第五節.小便
第一項.尿意∕第二項.次數與量∕第三項.顏色、清澈度、氣味∕第四項.過程有無異常∕第五項.小便總結
第六節.汗
第一項.不易出汗∕第二項.易出汗、汗出不止∕第三項.盜汗∕第四項.異常汗味、汗色∕第五項.出汗範圍∕第六項.汗總結
第七節.冷、熱、痠、痛
第一項.身體冷、熱感∕第二項.畏風∕第三項.痠痛感∕第四項.冷、熱、痠、痛總結
第八節.舌象
第一項.刮舌苔∕第二項.舌質與舌苔∕第三項.舌象總結
第九節.精神體力
第一項.精神狀況∕第二項.體力∕第三項.精神體力總結
第十節.生理期
第一項.週期與天數∕第二項.生理痛∕第三項.血量與血塊∕第四項.經血不止與滴漏不止∕第五項.生理期注意事項∕第六項.生理期總結
第十一節.其它
第四章.如何記錄自己的身體狀況第一節.填寫原則
第二節.睡眠狀況
第三節.起床時間
第四節.排便
第五節.排尿
第六節.運動
第七節.三餐
第八節.藥物與治療
第九節.其它
第五章.後記
第六章.致謝
【附錄】我的21天健康日記


推薦文
  很多人都看過中醫,服用過中藥或中成藥,可是並不瞭解中醫是怎麼看病和治病的。
  中醫學有兩大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使人體相應地產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應。人體以臟腑經絡為中心,臟腑經絡之間關係密切,功能互相協調。因此,疾病證候的產生,都是整體功能失調,臟腑經絡病理變化的反應。從這一基本論點出發,中醫在治療疾病時要將四診 (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進行分析、綜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再根據病證因時、因地、因人制定治法和遣方用藥。患者服用後複診將臨床療效反饋給醫生,醫師再根據病情對治療方案做相應的調整。所以,在四診中,醫師問診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影響疾病的診斷和療效。中醫對問診,很早就有一個歌訣:「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關於問診,說起來容易而實際做起來難,醫師常常苦於患者的自覺症狀表述不清或不詳或因病患答非所問而臨證游疑,辨識不清,導致療效不佳。
  欣讀台北洪志全先生撰寫《中醫十件事》初版一書,令我驚喜不已!欣慰之餘,自嘆不如!
  洪志全先生是我眾多學生中頗具靈性的一位,在工作之餘學習中醫已八年,從他的書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中醫的執著與熱愛,尤其是能學以致用,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體恤病患之疾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樸素的文字告訴病患如何觀察身體的變化。將中醫師看診時需要瞭解的身體細節,歸納出十大重點,讓病人對中醫看診的方式有個基本的認識,並學會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以提供正確的身體訊息。
  書中所提到的十大問題,是多數中醫師想要瞭解患者的訊息,也是中醫四診裡「問」的範疇。如何利用十大身體症狀變化,來瞭解目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提高警覺,防病於先,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告訴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身體細節,讓患者學習製作個人健康日誌。如果患者平常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當醫師問診的時候,就不能正確回答,如果隨意回答,往往會讓醫師產生誤判。因此,病人在看中醫之前,如果將自己身體的變化或不適狀況瞭解清楚並如實向醫師陳述,可以減少中醫師摸索的時間,加速中醫師掌握病患身體的情況。
  這是一本對患者實用性很強的書,讓人一目瞭然。不論患者到中醫或西醫處就診,如果患者掌握了自己身體訊息的基本要領,病者根據醫師的詢問作出相應的、確切的回答,或主動將自己的不適全面地記錄下來交由醫師,這必將有助於醫師對病患作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對病患乃福澤無邊,對醫者也是大有裨益的。是為序。
壬辰年十月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曉玲於廣州
前言
  自小有印象以來,無論是一般發燒、吃壞肚子,或半夜緊急狀況,只要家人身體有大小問題,一律都往西醫院跑,當時在我腦海裡,身體有任何問題到西醫院找西醫師看病,是再也正常不過的想法了。讀小學時,我就已知道如何自己一個人搭公車到母親工作的西醫院看病,看完病就去販賣部買小點心,再帶回護士站裡的休息室慢慢享用,吃完點心就在檢查室摸索各種奇怪的儀器,或在西醫院裡各科走道間到處閒逛,或坐在走道的椅子上,看著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病人,玩累了再等母親下班帶我回家。由於母親是西醫護士,所以從小西醫院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西醫院看病的特色就是人到就好,醫院裡各種檢查儀器俱全,如果我忘了自己有多高有多重,沒關係現場有身高計、體重計。同樣的,如果需要知道我的血壓、血氧、血糖等身體各種指數,現場都有各式儀器,可以立即得到檢查結果。到西醫院看病不需事先準備什麼,如果嚴格說要準備什麼的話,那應該就是健保卡與醫藥費了。
  找中醫師看病就不這麼回事了,中醫診所裡很少儀器,中醫師不像西醫師可以完全依賴儀器,以透過機器來間接取得病人體內資訊,中醫師是直接在我們的身上獲得他想要的各種資訊。相較於西醫,選擇看中醫的病人自我責任就加重了,因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身體資訊,是出自我們的口中來回答中醫師的,如果你說錯了,那很容易誤導中醫師的判斷。所以想看中醫的病人,平時應該注意哪些身體訊息呢?如果你平常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當中醫師詢問你的時後,你又如何能正確回答出來?如果隨意回答醫師,是否會讓中醫師產生誤判呢?
  一般人常常不知怎麼觀察自己身體變化,我每次請朋友去看中醫,我都會詢問一下治療結果,多數朋友的回答是:「才過一星期,沒什麼變化啊!哪裡這麼快!」我覺得應該有變化,只是朋友沒注意到而已,於是我開始仔細詢問,結果舌苔由厚膩轉為薄白,開始出現飢餓感,夜尿次數減少,排便變的比較結實,每日排便次數變少,比較容易出現口渴等等,這些都代表身體在中醫的治療下,已經開始變化了,而非朋友以為的「沒什麼變化啊!」中醫的症狀變化不像西醫那麼直覺,「我瘦了三公斤!」「體溫下降二度!」「血糖由一百六十降到一百四十!」「血壓由一百八十/一百六十降到一百四十/一百二十!」這些西醫指數以數字表現,簡單明白,大家都看得懂,但中醫症狀就比較模糊難斷定,而且身體的狀況隨時都可能發生轉變,我們是處於被動的狀態,一時沒注意就忽略了。西醫指數是透過儀器測量,測量前我們會刻意空出時間,放下手邊的事,主動去拿溫度計,主動拿血壓計等儀器,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對這些沒受過中醫教育的病人,你隨口問他昨天血糖多少,他可以很清楚告訴你血糖值,而你如果問他昨天排便的形態為何,他可能一時間回答不出來,因為排完便就直接順手沖走了,連看都沒有看到,所以你一問他自然回答不出來。這也是一般人在中醫的治療下,常常覺得身體好像沒什麼改變,於是就放棄中醫治療,或是覺得中醫本來就只能長期調養用,吃中藥如果沒有超過一年半載,當然不會看到效果,這是很正常的。其實一點都不正常,只要中醫處方正確,快則數十分鐘,慢則一、二天,身體就已經在藥力的作用下發生改變了,這可不是天方夜譚,而都是真實情況。如果我們學會如何觀察身體,自然可以隨時體會到身體是如何變化的。
  這幾年來,我不斷地向周遭朋友傳達這些訊息,告訴朋友在看中醫之前,要做好哪些份內工作,以減少中醫師摸索的時間,加速中醫師掌握你身體的全貌,達到快速而有效的治療結果。藉此機會,我將中醫師看診時需要知道的身體細節,歸納出十大重點,讓所有想以中醫治病的人,能對中醫看診的方式有基本認識,並懂的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以提供中醫師正確的身體訊息。
  如何利用這十大身體症狀變化,來了解目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提高警覺防病於先,即是中醫最專長的「治未病」。除了先天因素與意外,多數疾病如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等是不會在一天或短期內立即造成,多是生活習慣不良,加上身體出現徵兆時沒有即時重視,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如果我們可以熟悉這十大身體變化,即可在身體出現異常之前,先自我察覺即時就醫。
  雖然此書內容是針對一般大眾,但對中醫有興趣者或是中醫自學者,也很合適作為學習中醫的入門書。此書所提到的十大問題,是多數中醫師想要了解患者身上的資訊,也是中醫四診裡「問」的範疇。中醫學習再久,閱讀再多中醫的書,若連最基本患者身體的資訊都收集不全,將如何進行後續的診斷與治療呢?所以我認為「四診」是學習中醫診斷的第一步,其中四診裡的問診是直接與患者溝通,更需要學習各種詢問的方法與技巧,即使患者回答不正確,我們仍然可以透過不同問題來交叉比對,以檢查所得到的資訊是否有錯誤或相互矛盾。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說明為何我們要隨時注意身體細微變化,第二部分是介紹中醫的健康標準,也就是中醫師依賴哪些身體症狀變化,來判斷你的身體是進步還是退步,處方是正確或是需要修正,第三部分則介紹如何建立自己每天的健康日誌,以方便長時間追蹤自己的身體變化。


中醫十件事:這樣做,醫生才會治好你的病※點我購買※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修訂版)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修訂版)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修訂版)※點我購買※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修訂版)※點我購買※

離開校園多年後,文憑、理論都不再重要。
  面對困難的抉擇時,我總會想起那一席話,
  讓我重新看見人生中該有的勇敢、價值、無限的可能…

   ★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
  ★博客來年度百大
  ★誠品書店年度暢銷熱賣
  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的傳統,在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
  教室裡聽不到個案研究討論,也見不到學生七嘴八舌爭相發言的情景,
  只有任課教授對台下這群菁英學生,說一段文憑也給不了的人生智慧。
  而這每一個故事,都可能
  成為你一生中面臨困難抉擇時的重要指引
  漫漫人生無論走向何方,
  都別忘記自己的價值理念,
  面對抉擇,務必忠於它、守住它——記得你是誰。
  .無論你多麼熱愛工作,工作都不會愛你。
  .不需要保有自我,但必須做到表裡如一。
  .當好運降臨在妳身上,別忘了也造福他人。
  .不要因為得過且過,而錯失改造世界的機會!
  .問問自己,員工勤奮工作,是因為擔心考績不好、或怕被你羞辱嗎?
  .晉升執行長之後,再也得不到兩樣東西:粗茶淡飯和肺腑之言。
  15位名師最溫暖動人的分享
  這是你不必走過跌撞的人生路,也能領受的智者風景
本書共分為四部。
  第一部為「開拓視野」。一場只能憑著兩隻露出來的腳和羽毛的鳥類標本來作答的動物學期末考,跟你的人生決策有什麼關係?登山遇難獲救的瀕死經驗,如何徹底改變一位大學教授的人生觀?
  第二部為「管理自我」。為什麼一句閒聊居然讓一間營業所關門大吉,嚇壞了菜鳥執行長?還沒戴上畢業方帽,為什麼教授就苦口婆心勸告你:若是收到校友會邀請函,千萬別去!
  第三部為「領導他人」。一個大學時代熱衷籃球、總在教室最後一排打瞌睡的學生,為何成了哈佛商學院人人聞之色變的嚴格教授?當上主管後,你是否為了控管風險、確保績效,變成以恐嚇威權壓制員工創意的暴君?
  第四部為「建立原則」。考高分、進哈佛、拿獎學金,真的就能保證數十年後的成就嗎?當金融崩潰,華爾街金童變身過街老鼠的時刻,管理者該如何省思自己所學所為?
本書特色
  ◎ 精選15位哈佛商學院名師,分享自己的經歷與省思,篇篇精彩、發人深省。不必踏進名校,你也可以親炙名師的經典演說。
  ◎ 從管理自我到領導他人;從人生視野到處世原則,內容多元豐富。無論是準備踏出校園、初入職場,還是晉升主管,甚至是爬上職場頂端當上執行長,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與抉擇情境,這些故事都可以給你極富深意的提醒。
  ◎ 一段真誠的分享,將成為你一生中面臨困難抉擇時的重要指引。可能是一次瀕死獲救的登山、一場看不到聽眾的演講、一次痛苦的裁員決策……。
作者簡介
戴西.魏德蔓(Daisy Wademan)
  1996年畢業於布朗大學歷史系,2002年獲哈佛企管碩士。就讀企管研究所以前,曾在摩根大通證券公司(J. P. Morgan & Company)投資業務及商業放款部門任職四年。生於紐約,長於紐約,本書是她的首部作品。
目錄

推薦序 策略的人生 吳思華
推薦序 挑戰人生,登峰造極 洪茂蔚
推薦序 我從不做生涯規劃 李家同
校友推薦 我在哈佛商學院的最後一堂課 宋學仁
前言 話說從頭
第一部開拓視野
第一章 體會生命最脆弱的一刻
你是否想過,今天的自己,是多少的好運累積而來?
一場瀕死經驗教會我一件事……
第二章 有時,人生就像一場荒謬的考試
你難免將碰到一些莫名其妙又荒謬難解的情況,
請記得相信自己,別理會身邊的噪音,勇敢向前吧!
第三章 兩個真正的「我」
職場上明槍暗箭,求生不易,
別讓工作時的人格傷害了你內心的柔軟溫暖。
第四章 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框
你可曾想過,你的生長年代、父母、出身、偏見,
如何左右你的決策?
第二部管理自我
第五章 容許下屬跟你作對
別忘了,三十年後的你即使當上執行長,
仍然是現在的這個「你」。
第六章 別去參加校友會
   如果校友會淪為同學間彼此炫耀比較的場合,
奉勸你直接撕掉那張邀請函。
第七章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你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有優點也有缺點的人,才是真實且完整的「人」。
第八章 打動人心的祕訣
開口說話前,務必先聆聽。
唯有先細心感受聽眾的需要,你才能打動人心。
第三部領導他人
第九章 員工,不只是一堆數字
這些你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基層員工,
都在為你的公司打拚,也正在為自己的家人奮鬥犧牲。
第十章 你比自己想像的更有能力
我對學生嚴厲又固執,
因為我相信,你們絕對能發揮超乎自己想像的影響力。
第十一章 勇於授權,激發員工創造力
採取恐嚇或控制手段,就能讓別人有最好的表現嗎?
授權與同理,反而能讓員工樂意為你賣命。
第十二章 女兒教會我的事
別忽視你的影響力。請思考兩個問題:
別人怎麼看你?當別人和你相處時,又怎樣看自己?
第四部建立原則
第十三章 人生好比賽車
這是一場長程競賽,其中有太多因素影響成敗。
你,擁有哪些強項?
第十四章 破除仇商迷思
企業醜聞排山倒海而來,
但是這回我不打算保持沈默。
第十五章 記得你是誰
走出家門時,提醒自己明辨是非,別讓別人牽著鼻子走。
要記得你是誰!


推薦序1
策略的人生∕吳思華
  這本書裡的哈佛教授都活得很精采,有攀登上喜馬拉雅山挑戰極限的冒險王,有轉戰跨國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實踐家,若是與書中十五篇精采故事比較起來,我的人生歷程相對平凡,沒有太多事情可以和大家分享,但因教授管理課程多年,深深感到管理學是一門經過百年錘鍊與考驗發展出來的工具和方法,學了這門有用的工具,若能適當運用,也可以發生很大的效果。
  我在拙作《策略九說》中提到企業策略的哲學觀,拿來用在人生,也可見互通的巧妙。

  「企業的成敗,一部分來自策略決策者精明的算計,一部分來自本身長期的執著與努力,還有一部分則決定於天命。精於算計、執著於理想、接受命運的安排,是企業經營的重要準則。」(摘自吳思華《策略九說》,臉譜出版)。
  上面這段話中,「企業」兩字換成「人生」也很適用,算計、執著與命定在我看來缺一不可,短期、階段 性目標需要精確算計,例如打算明年考上研究所,就得有效管理時間,按部就班執行;中、長程的人生抉擇則需要執著,例如事業上的決策,要堅持自己的興趣與理想;至於在命定這方面,看的就是大環境,例如我的同輩朋友,很多都受到台灣大環境進步的福蔭,各擁一片天,都不是強求來的。
  追求成長與利潤是企業的天職,但我期許上我「策略學」的學生,以及每位讀者,將策略用在人生時,要有更寬宏的氣度,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換句話說,除了熟悉工具和方法,更要用在適當的地方,也就是要有一份屬於你自己的終極關懷和價值理念。
  教書至今超過二十個年頭,指導了不同世代的畢業生。這些年我教企管系大四的「企業政策」課程,和這本書描述的哈佛傳統一樣,我也有個習慣,在學期最後一堂課開放同學討論一些人生和策略的課題。我會發給學生一份名為「策略的人生」問卷,請學生活用我課堂上講過的論點,分組討論,再做五分鐘報告。或許你的主修不是管理學,或許你已離開校園多年,「策略的人生」應該都對你有所幫助,我很願意和讀者分享以下這幾個問題。
  一、人生的盤點:你認為自己在專業技能、廣博知識與人際關係各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成果或挫折?這些成就對未來的發展有何影響?

  二、人生的未來:
  1.算計的人生:在學業、事業、家庭各方面,你追求的是什麼?要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與歷程為何?
  2.執著的人生:在人生歷程中,面對各種不同的誘惑或挫折時,你認為不變的堅持應該是什麼?
  3.隨緣的人生:在人生歷程中,你認為在「命運與努力」、「過程與結果」間應如何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

  三、人生的終極目標:人生追求的是什麼?請為「幸福」、「快樂」或「成就」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定義。
  不斷充實自己的內涵,不限定自己的角色,碰到機會要把握,大方向掌穩,只要大環境不太糟,成就可期。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推薦序2
挑戰人生,登峰造極∕洪茂蔚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曾說過「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人生不經思省,不如省得此生)。透過每日反省思考,淬煉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累積人生中的寶貴經驗。但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實難以完全親身體驗所有的事情,此時就更需要家人、好友、同事,或是一本好書來相伴。
  本書搜羅十五位哈佛管理專家人生中的精采片段,有感人的勵志小故事、有語帶玄機的智慧箴言,更有對於這些未來管理界佼佼者耳提面命的叮嚀——在追尋夢想的同時,別忘了自己心中那把尺,勿隨波逐流、迷失方向。篇篇深入人心,期盼這些文章能啟發大家不同的想像空間,並從中思考生命的價值所在。
  本書從個人如何與世界為「舞」的觀念做為開頭,強調如何在公、私生活中取得平衡點,優游於其中仍樂此不疲。如同翟庫馬教授因著山難事件而領悟到「凡事放輕鬆」的人生觀,更認清自己在世界上所佔的優勢地位,將成功視為一種幸運,所以在好運來到時,就必須以感恩、謙卑的心來迎接所繼起的責任;而麥可羅教授則鼓勵人們在做決策之前,應先徹底翻出自己過去舊有的框框,了解自己的想法是如何產生,進而做出最睿智的判斷。
  我一直覺得,人生就這樣短短數十載,不好好利用實在可惜,但往往在求學時期就因著父母的期望、社會既有的觀點,在讀書、升學與補習奔波中逐漸埋沒了原有的潛能與才華,待走入職場後卻又隨著社會某些扭曲的價值觀而左右,終於失去了鬥志。
  其實,每個人都有夢想,有人會朝夢想前進,有人卻怯步了。曾有人說,「行動是夢想的開始」,一個人有夢想是最幸福的,少了夢想的人就如同一個枯乾的軀體、了無生氣,但是有了夢想卻沒有行動就只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我很喜歡一段話(可能我的學生也都曾聽我說過),這段話也影響我極深:
  ”Listen to the little voice from within. Your life’s dreams won’t be left unfulfilled.”
  你如果靜下來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並朝著夢想前進,會得到什麼?你如果不去理會你的夢想、甚至放棄它,會得到什麼?這本書或許能夠為你解答。
  
  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細細品嘗,事情的挫敗、不順遂,其實只是為了創造下一個機會的開始,不是為了打擊你,只須等待適當時機。各位,懷抱你的夢想、靜下心來好好思想這些管理大師的人生哲學吧!你將會發現,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美好的。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推薦序3
我從不做生涯規劃∕李家同
  《天下雜誌》要出一本書,書中全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現身說法,說他們自己的故事。《天下雜誌》也請我寫一篇文章,講講我的故事,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一生也沒有什麼非常特別的遭遇,我想了半天,決定寫一個我的特色:我從不立志,也不做什麼人生規劃。
  我很小的時候,有過志向,那時最想做的是當警察,因為警察的制服很漂亮,在街上一副很神氣的樣子。再長幾歲,我就不再立志了。因為我從小就發現一點點立志沒有什麼用,如果我立志做一個非常普通的人,那個志願一定可以達到,我在小學的時候,就發現要有非常大的成就,絕非易事,只有少數人會表現得非常傑出,我何必立志去做偉大的科學家或是文學家呢?也虧得如此,我現在已是快七十歲的老頭了,如果當年曾經立志要出人頭地,現在是要宣布失敗的時間了。
  我不但沒有立過大志,也從未分析過我的興趣,說實話,我從來不知道最適合我的工作是什麼,我念中學的時候,沒有生涯規劃這個玩意兒,更沒有興趣分析這一門。回想起來,沒有做這種分析,我也沒有蒙受太大的損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事實上是不太可能知道興趣之所在的。
  舉一個例,我當年念電機,是因為對無線電有興趣,不懂電磁波是怎麼一回事,等到念了電機系,才知道念電機必須數學非常好,電磁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數學不好,休想搞懂電磁波。很多同學在高中時數學考得不錯,就以為他將來可以念數學,其實大學的數學非常抽象,很少中學生在中學的時候,就能了解數學系念的是什麼東西。
  有的時候,我們即使非常清楚地知道興趣何在,也用不上。舉例來說,很多人喜歡寫作,但是誰能靠寫作為生呢?
  我雖然不做生涯規劃,卻有一個好處,總把目前的工作做好,我認為這樣就夠了,做學生的時候,我好好地念書,這使得我比較輕鬆地拿到了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以後,我沒有四處找事,第一個單位給我一個工作,我就去做了。那個工作是要做研究的,我就全力以赴,使我在研究上開始小有名氣。當時我在美國,幾乎所有在美國的留學生都不肯回國工作,理由很簡單,當時國內的環境太差,和美國沒得比。我回國以前毫無規劃,只知道我喜歡替中國人做事。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回國以後,在清華大學的幾十年內,我的學術聲望提高了很多,如果我留在美國,決不會有現在的學術聲望。
  我做暨南大學校長的時候,總以為自己可以做很久,沒有想到,沒幾個月就鞠躬下台了,這也是無法規劃的事,但是我也無所謂,我現在是一個陽春教授,就全心全意地將書教好,我從來沒有料到,可以在短短幾年內,學了不少新學問。
  總結一句話,生涯是很難規劃的,我們通常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抓緊機會,將目前的工作做好,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出人頭地矣。
(本文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校友推薦  
我在哈佛商學院的最後一堂課∕宋學仁  
  一九八二年五月,我在哈佛商學院的最後一堂課,情景歷歷,彷彿昨日。課程是貨幣與資本市場。華倫教授會以個人經歷為例,臨別贈言。
  對即將畢業的準哈佛企管碩士,這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之一。通過層層考驗,已證明你是一流人才。每人有五個高薪工作機會。這個世界等待被你征服。世界五百大企業中,有12%的執行長是在這一群人中產生。你自覺比天下大多數人優秀,走在路上會有幻覺,以為大家都在注視你。自信滿滿,何需贈言。
  華倫教授理論與實務並重,是大師級人物。他緩緩開始他的經歷:二次大戰後順利完成博士學位。戰後機會多,競爭少,一帆風順。很早就有終身教職。游走華爾街及哈佛,成就不凡。後來遭受一些事業及個人挫折,忽然能醒覺:自己的成功有部分歸因於機運。過去十年來,被他否決終身教職的申請者,才華可能在他之上。時代不停進步,唯有努力不懈,努力做一個更好的人。他的態度誠懇,印象格外深刻。
  畢業後,我開始了二十多年的金融生涯。先做交易員,在香港、倫敦、東京及雪梨從事套利、套匯。後改行公司理財,協助企業上市、分析及併購。身為少數民族在國際機構任職,學校所學的知識及觀念,幫助甚大,但受益更多的,則是如華倫教授的贈言。過去十年,投資銀行在亞洲風起雲湧,吸引各方人才。每年我看著新進人員的履歷表,個個出類拔萃,深自慶幸早生多年,不然何以和這一代青年競爭?回想起華倫教授所言,對自己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本書共收錄了十五位教授的臨別贈言。正如同書名所指:記得你是誰。哈佛商學院除了希望訓練出一流的執行長外,也希望造就更好的人;對自己、對周圍的人、對社會、對世界有貢獻的人。我身受這些教誨之恩,故撰文推薦。
(本文作者為前高盛集團亞洲區副董事長)
前言
話說從頭
  我蓋上筆套,雙手托腮,傾身坐定,心中熱切期待著下一刻的來臨。
  時間是我就讀哈佛商學院第三學期最後一天。坦白說,前幾個月我過得不是挺順——活到二十七歲的我生平頭一遭嘗到經濟拮据的況味。為了謀份差事,校內舉辦的企業徵才說明會我幾乎每場都到,現場那幾名稀稀落落的招募人員先是眉飛色舞地介紹他們工作的地方有多棒,隨即又說他們才正準備申請暑期實習,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另一方面,我又不想重回老東家的懷抱,那家公司最近剛被併購,早已陸續請員工走路。
  當學期接近尾聲,我卻陷入天人交戰。雖然心裡明白我很幸運,也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求學時間較長,受過高等教育,交到一群摯友——心存感激,但還是不由自主地感到憂心忡忡和些許恐懼。我懶得思索畢業在即的我將要如何償還已經高達六位數字的助學貸款,總是迫切渴望有人領我坐到餐桌前,為我斟上一杯咖啡,然後和顏悅色、語氣堅定地告訴我,一切都會否極泰來。我開始懷疑本身的能力和志趣,不知自己究竟適不適合走入商界。為了繼續邁向個人選擇的職業生涯,我當然需要一份工作,但也需要重拾一些信心,肯定我在商場上的領導潛力,更需要再度獲得鼓勵和啟發。
  正因如此,我才迫不及待坐在椅子上等著教授開口。
  猶如學校每一科的最後一節課,這堂課也瀰漫著一股異樣氣氛。教室裡聽不到個案研究討論,也見不到典型上課情景——教授每拋出一個問題,就有二十人舉手,學生們你來我往,七嘴八舌,爭相發言,並以個案當事人自居,逐步將各類意見攤開討論。今天,教授在摘述課業重點和講解期末考形式的過程中,始終未在黑板寫下隻字片語。教室裡坐著百來位學生,大家抄好筆記,收起紙張,關上隨身電腦,便一一保持安靜,因為課還沒結束。在這最後幾分鐘,老師將對同學傾訴自己的人生經歷,還要對我們曉以大義,提出諍言。
  那是哈佛的傳統,我進研究所頭兩學期便已聽過十來篇這樣的結業辭,起先覺得意外,後來就沈醉其中。那些教授提到自己面對過哪些挑戰、成就與過失;他們也曾和我一樣經歷過不少壓力沈重、大惑不解的時刻。我還聽到一些趣聞軼事、透過多年反省的深刻見地、讓同學熱淚盈眶的感人故事。有位教授一派輕鬆倚著講桌,一面用精密的PowerPoint軟體放映幻燈片,一面以充滿自信的口吻侃侃而談;另一位教授聳著肩膀在教室裡踱來踱去,手中還抓著一張寫在黃色活頁紙上的小抄。有幾名教授說著說著心思就飄遠了,彷彿也跟我們一樣初次耳聞自己的往事;有些教授講起話來漫不經心,不時吐幾個幽默笑話。所有談話內容無一雷同,差異之大不亞於敘事者本人的個性。然而,那些故事又有一貫的主題,都在說明身為領導人應當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優質生活。
  每次聽完演講,我總要花好幾天時間反覆咀嚼箇中意涵。當我聽見同窗們在校內餐廳享用午餐和在校外酒吧暢飲啤酒之際依然再三複誦那些故事,就知道他們也深受感召。在這十二月的冬日裡,當我坐在教室等著教授打開話匣那一刻,心裡不禁好奇:光聽一個故事,是否就能讓我重新振作?聽過十來個精采閱歷以後,可能帶給我或其他人什麼樣的影響?驟然之間,有個主意在我腦中閃現。
  
  我想,應該有人好好把這些故事寫下來。
  在頂著傾盆大雨參加畢業典禮之前,我已著手進行這項工作。一年半後,終於完成此書,其中收錄了多位哈佛商學院教授披露的十五則獨特生活教訓,有些教授是我的授課老師,所有教授都是培育領導能力的專家。
  
  這些文章的靈感雖然都來自正處於某個特殊人生階段的MBA年輕學子們從課堂裡聽到的諄諄教誨,但也適用於一心想要增進個人領導才華,或在面對一份充滿挑戰的職業之時渴望尋求某種指引的讀者。(無論你是第一天向工作崗位報到,還是已經擁有個人專屬辦公室,都需要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鼓勵。)所有故事重點都在強調企業領導能力,但也能夠激發各種場合——醫院、教室、公司或家庭——領導人的高昂鬥志。
  我趁著炎熱的暑假逐一拜會列位教授,向他們提出寫作構想。書中挑選的故事都是讓我感受特別深刻,或帶給同學極大影響的題材,有些則出自我所崇拜的幾位恩師,他們提供的觀念及忠告正好符合本書的精神。成書之前,我捨棄以錄音、抄寫方式記下他們最後一堂課的講話內容,而是先進行個人訪談,再與每位教授通力合作,將他們敘述的概念和主題從口語「轉化」為文字。一位做過記者的教授從頭到尾親自下筆,另一位教授的文字素材則由三位過去的門生代為捉刀。
  當我看著那些手稿逐步成形,才發現每篇文章的主題——全都繞著個人領導能力的概念打轉——雖然互有關聯與重疊,但也無從分類,就像錯綜複雜的人間百態。不過,在持續進行寫作期間,我仍然刻意把它們分成獨立的四大類,並據此安排書寫順序。
  在「開拓視野」這部分,教授們談到如何思考個人在世界上的定位。翟庫馬教授對於幸運的真諦,以及人為什麼應當「享受和歌頌自己的生活」做了一番詮釋;雷波特教授透過有趣的小故事幫助大家在困惑和懷疑的時刻找到自信;邰德洛教授探討在工作中「保有自我」的真實含意;麥可羅教授建議大家在放眼未來以前,必先了解自己的過去。
  「管理自我」這部分可為正在進行生涯規劃的人提供若干兼顧策略和心理層面的技巧與方法。寇夫曼教授談到我們在攀爬事業階梯時將會遇到哪些陷阱;貝爾教授指點大家如何不畏艱難,勇於冒險;孔安教授帶領大家認識不完整、不完美的自我;侃特教授描述她如何藉著自比為某位好萊塢巨星的方式完成了一席響亮清晰的電話演說。
  在「領導他人」這部分,每位教授都提到我們應當如何鞭策、鼓勵、了解與自己共事的人。波恩教授一針見血提醒大家,職業無貴賤,完全繫於個人選擇;傅蕾教授主張,要求嚴格就是幫助別人——無論在球場或職場都不例外;巴特勒教授談到如何善用員工熱忱與才華,讓他們能夠勤奮工作;狄隆教授描述如何每天對周遭同事發揮正面影響力。
  有三位教授在「建立原則」這部分剖析「做得好」和「做得對」的意義,以及事業與良知應當並行不悖的原因。賴林教授闡述賽車和領導能力的關係;諾瑞亞教授提出一項維護個人操守的獨特方法;柯拉克教授期勉大家「別忘了你是誰」,讓人產生勇往直前的動力。
  讀者在翻閱每個篇章時,都會聽到別具一格的真知灼見。每位教授傾吐的故事分別透露了不同的個性、背景、訊息和作風,有些意見能立即攫獲讀者的心,一語道中讀者眼前的處境和過往的經歷;有些可能觸及讀者無法苟同的觀點,或不費吹灰之力即能理解的領導問題。許多訓誡讀者從未聽過;有些則可能是各位早就得知,卻已拋諸腦後的忠告。
  但願讀者在掩卷之餘,能從本書得到意想不到的豐盛收穫,並在傾聽這些彼此殊異的由衷之言時能夠自問:作為領導人的意義何在?也希望讀者和我一樣能從這些故事當中深獲啟發。
內文1有時,人生就像場荒謬的考試

要抓住眼前機會有所作為,實在需要勇氣——勇於抗拒別人製造的喧囂與狂熱,勇於藉助科技開發種種可以創造永恆價值的新商務模式。想做到這點,還要發揮個人的毅力、操守、自信、企圖心,以及認真從正面改造世界的欲望。這對任何冀望在不夠明確、甚至極不明確的情況下謀取機會完成決策的人來說,都是艱鉅的任務。

由此觀之,在網路時代開創某個企業或事業所要面臨的挑戰,也跟其他時代的創業情況完全一樣——只多不少。今日商場變化速度之猛烈尤甚於五年以前,世界也變得更加混亂與茫然。穩定不變的決策即使曾經存在過,現在也只能視為一種空想。

每次提到這些挑戰,我就時常想起我讀哈佛大學時的一場期末考經驗,下面就跟各位分享這段頗富戲劇效果的陳年往事。

動物學期末測驗
我曾在大二下學期莫名其妙修了一門動物學。當初為何幹這種事,我也不清楚,因為我對這個學科沒什麼特殊興趣,只是一向很喜歡拇指與其他四指對生、尾巴捲成一圈的狐猴,還有另外幾種靈長類動物。不過,我倒是知道我這輩子只打算稍事涉獵或完全不碰生命科學,既然動物學還算有趣,我乾脆隨隨便便把它列入選修,達到學校當時的修課規定就行啦。

期末考時,這門課的測驗方法有點古怪。學生魚貫走入當時學校最大的一間考場,也就是紀念堂的交誼廳(現已改做新生餐廳)。這間蓋得像天主堂的大廳四面都是木板牆,部分建材為磚石,是為了紀念南北戰爭時期陣亡的師生而建造。大廳這頭有座能容納一千多人的圓形劇場,那頭則是面積好比足球場、從這片牆到那片牆之間全長可以排好五百張大桌的餐廳。以那時的標準來看,這地方大得讓人很不自在,除了偶爾舉行校友晚會,只有兩種活動用得到:一是歡迎沒見過社交大場面的膽怯新鮮人初次參加校園提供的一系列無聊課外活動;一是拿來考試。

負責監考的傢伙是個大肥仔,我們只知道他叫「監考博士」。謠傳監考博士是位老研究生,還被戲稱為「G17」,意思是十七年前他就進了博士班,至今還沒完成論文。得天獨厚、前途無量的大學部學生就成了監考博士的眼中釘,無法討他歡心。

詭異的考題
監考博士跟一大群考生保持距離,透過一具震耳欲聾、連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用了也要得意萬分的擴音裝置,通知大家考試何時開始與結束,藉此鞏固他的權威感。他會握住一根長長的金屬支架頂端,對著一根長得像一九三○年代那種早期收音機麥克風的玩意兒講話,當然也用同樣的擴音器「好心」提醒大家考試過了多少時間。這些提示的次數實在太多,音量也實在太大,以至於他一發聲,立刻引來陣陣痛苦的哀嚎。

在這種地方考動物學,感覺特別詭異,因為修那門課的學生不過二十來位,只佔用了這間大考場的兩張短桌。就在考試即將開始,監考博士也準備對著麥克風喊出第一聲號令之際,我們的研究生助教帶著平常那副心不在焉、蓬頭垢面的調調,推著一輛上頭好像擺著一隻大鳥標本的手推車穿過考場一扇側門。我說「好像」,是因為那隻站得直挺挺的大鳥從腦袋到接近羽毛末端處都被一只麻布袋罩住。

兩條鳥腿和一小撮羽毛
這位研究生助教無疑是監考博士的最佳拍檔,只見他將手推車送到我們這張桌子旁邊,用蚊子似的聲音宣布:「這是你們期末考的題目。」大家聞言立刻發出一陣惶亂的呼號,發愁得快要抓狂。這時他又宣布:考生在作答的時候,要運用這學期學到的知識,儘量以專家口氣描述這座標本的特徵,並根據眼前線索推斷這隻鳥的遷徙模式、日常食物、交配習性、溝通方式、群居本能,最好也把牠的屬名和種名交代一下。考試時間跟往常一樣是四小時,我們可以近距離觀察標本,唯一條件是:不能拿掉麻布袋。

這點實在不合情理。為了證明一整學期課都沒有白上,我們除了看得見這隻標本的兩條細腿、固定在基座上的一對爪子、垂在麻袋邊那幾根大約一吋長的羽毛,什麼線索也沒有。當然,我們還是可以測量那隻鳥大概的體積和形狀,但這麼做依然無助於抒解焦慮情緒,因為我們還得花四個小時針對這隻既看不清楚也難以分類的動物寫篇評論。大家儘管慌了手腳,仍舊老老實實開始仔細端詳那隻大鳥。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修訂版)※點我購買※